醒悟,相继开口表明了态度,愿意派出家中士子鼎立相助,为刘备驱使。
这也是世家豪强真正的底蕴所在。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在没有仁德书院之前,这个时代莫说是教育,就连识字都几乎完全被世家豪强所垄断。
普通百姓几乎是没有识字的渠道,唯有一些寒门尙能借着祖上留下的交情,还能有着识字明理的可能。
而连字都没有机会识,又怎么有机会到任一方为官?因此,无论是朝廷或是诸侯,治理地方都需要用到世家。
即便是如今的刘备借助仁德书院培育了一大批忠于自己的人才,但地盘的迅速扩张,无疑是让人才的储备迅速见底。
而李基也并非是在蒙骗豫州世家,如今豫州各地郡县也确实是勉强维持着运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人手可用。
这也成了李基想要治理发展豫徐两州的极大阻碍所在。
人才的不足,也就勉强维持运转,真想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治理,让豫徐两州焕发勃勃生机。
无人可用,就无异于无米之炊。
尤其是经历了豫州黄巾的一番破坏后,各种田契地契付之一炬,也造就了一个恶果,那就是来年即便春耕勉强恢复过来,赋税也根本就收不了,也没有相应的依据去收。
更高一级的郡国或还有记录各县的田亩信息,但各县却没了具体田地如今为谁所有,该收多少的信息。
总不能让各县自由发挥去收取一个合适的数目上来。
且百姓朴素之余,无疑也是市侩的,能少缴也绝对不愿意多交一粒。
因此,将豫州各类田契地契付之一炬之后,重新将豫州田地进行丈量统计,也就成了豫州的当务之急,如此才能让豫州逐步地恢复正常运转。
而客观存在的人手不足问题,李基其实从一开始就盯上了世家豪强那一大票的免费劳动力。
李基更有意借这一次大好的时机,对大汉根基所在的税赋政策进行初步改制,并且在豫州试行一个政策——
“摊丁入亩”!(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