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凭什么相信你?”张诗韵质问道。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万一事情泄露,戴权虽然难辞其咎,但松江侯府也要变成众矢之的啊。
“我戴家老老小小数十口,都在清水街上居住,只要公主殿下您同意,我现在就把他们传唤过来,交给永宁公主府看管,生死仅在于您一念之间。这份诚意,总能够打动公主殿下了吧?”戴权咬牙说道。
戴权虽然是一个太监,但他的家族观念比较强烈,对于家族兄弟侄子,一向都比较关照。现在他把家族中人的生死,都交到了永宁公主张诗韵手上,可见他是铁了心,要投靠松江侯周进了。
但张诗韵犹然感到迷惑不解,“你就算有意向松江侯示好,私下里和我来说就是了,为什么要把这个害人的传国玉玺拿到我这里来,这不是故意添乱吗?”
“特殊时候,非如此不足以取信公主殿下。”戴权解释道,“石光珠上次向我透过一次底,说他们已和大顺军暗中媾和,有意在最近两天起事,戴某全家人要不是命在旦夕,我也不会在仓皇之间,出此下策。”
石光珠属于四王八公一系,和德正帝陈安宁身边近宦,一向不对付。石光珠有意发动叛乱,邀请戴权参与,戴权考虑到双方关系不睦,不敢掺和在其中,等于说又一次得罪了石光珠。
等到石光珠发起暴动,事成之后,戴权绝对难逃一死。
但戴权却也不敢轻易告发石光珠。石光珠既然敢向戴权发出邀请,自然做出了万全准备,也许戴权刚向德正帝陈安宁提及此事,石光珠便提前得知了消息,他将暴乱时间提前,岂不是让戴权,连一丝辗转腾挪的时间也没有了吗?
戴权深思熟虑之下,转而求到永宁公主张诗韵这里,有向松江侯府一系托庇之意,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很快,戴权将家族至亲,都传唤到了永宁公主府,说是给张诗韵的孩子过生日,借此遮人耳目。
到了这个时候,张诗韵也将她的底牌托盘而出,“上次松江侯托人送了一份东西过来,说是在关键时候,或许能让我们平安出城。我当时还不太相信,然而面对眼下困局,却也不得不佩服松江侯深谋远虑,有神鬼莫测之能。”
“什么东西?”戴权询问道。
“大顺国皇帝李鸿基册封李信为海昏侯的印信和文书。”张诗韵回答道。
“那这就好办了。”戴权不由得轻松了一口气。
李信在大顺国高层之中的地位着实不低。他或许比不上牛聚明、宋康年、李捷轩、高必达等高级将领,但至少能在闯王营中排进前十。
大顺军杀入北平之后,城中势必一片混乱,有李信的海昏侯印信傍身,大顺军的中下级将领,谁敢生事?
如果有人拦路询问,那就是李信听说大顺国形势一片大好,特意从海外赶来,向大顺国皇帝恭请圣安,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李信的亲信从北平城中劫持一些妇孺出城,供其私下里享用,这不是理所当然吗?
大顺国诸位高层,谁不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