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朝政,撤换一个国相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情?可曹操万万没想到,这事还真就不好办了。
曹操撤换骆俊的诏令到达陈国后,遭到陈王刘宠和陈国百姓的坚决抵触,陈王刘宠甚至还上书天子,请求小皇帝不要撤换骆俊。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陈国士族豪强们的联名求请。
陈王刘宠本身就有精兵万人,其中数千弩兵是重中之重,绝对不可小觑的精锐武力。
此外,刘宠本人也是在天子那挂了名字的亲近王叔,当年灵帝就曾对刘宠有过救命之恩,刘协自然对刘宠很有好感。
同时,伴随着刘协年龄渐大,再加上杨彪等人在旁边辅佐,保皇派最终决心利用此事来试探一下曹操。
曹操这下子可就坐蜡了,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如果硬要撤换骆俊,那阻力不是一般的大,而且还可能得不偿失。
可要是放弃,又担心保皇派会觉得他软弱,从而更进一步的抢班夺权。
这件事到目前为止还在拉扯之中,双方一直没能达成和解。
最后一个方向,就是颍川了,这也是曹操唯一一个获得真好处的地方。
刘封说到做到,除了南部的几个县外,其他县全部都让了出来。
虽然没人,但阳翟这些地方的土地却是熟田。
虽然兖州也缺人,但士族豪强们就是再缺人,也不会允许曹操把自家空着的土地拿去分给穷人啊。
因此,曹操在兖州征募了一群没有田产的流民,再加上一部分的青州黄巾,移民到了颍川。
同时,又给自家麾下心腹爱将王必出任颍川太守,枣衹为屯田校尉。
这两个人可都是曹操的股肱之臣,心腹中的心腹。
别看他们在演义里没啥戏份,正史上也很少见,可这两个人在曹操的心里绝对不下于郭嘉的。
大家都知道夏侯惇是个什么定位了,而王必就是文臣中的夏侯惇。
当初兖州刘岱战死,王必是坚决支持曹操入兖州的,事后为曹操拜为从事。
后来又为曹操入长安朝拜天子,接着当上了主簿。
王必在主簿任上的政绩还是不错的,但名垂青史的却是言杀吕布。
演义里大耳哥那一段话,其实是王必说的。
吕布的确是冲着大耳哥求援,堪称厚颜无耻之典范。
可大耳哥毕竟是大耳哥,并没有落井下石,反倒是主簿王必站了出来,劝说曹操不可放过吕布,当杀之。
曹操最后缢杀吕布之前,还调侃了对方一句:“本欲相缓,主簿复不听,如之何?”
再后来,曹操委任王必为许县令,率兵看护天子,可见曹操对王必之信任。
曹操当上丞相之后,王必毫不意外的继续升官,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