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给他的压力太大了,要不是背后有刘备撑腰,恐怕他都坚持不下来。
历史上的这会儿,曹操已经成功入主梁国,郭贡自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张杨也觉得可行,反正冒险的人不是他,于是也赞同道:“我也赞同,可依贤侄之计行事。”
这下子压力到了曹操这一边。
曹操心里有些无语,他之所以会如此头疼,是因为刘封拉着他一起冒险了。
在刘封的计划中,大军会由关羽统一指挥,前往安邑。而他和曹操两个人先一步押送粮食,入安邑觐见天子。
在粮队之中,暗藏精兵,用以控制城门,营救天子。
刘封这边自然是潘璋、高顺出马,而曹操那边则由他的亲将典韦,先登乐进负责,曹军指挥权则下放给了曹仁,曹洪、于禁为其副手。
说实话,这個计划其实并不算危险,几乎算是个阳谋。
因为白波贼的大军主要也还是驻扎在城外,城中并没有太多兵马。只要控制住一个城门,关东勤王军即可掌控全局。
关东军的大军何时能到安邑县城外,这也是能计算好了的,根本没有半点风险。
曹操不论是在河北还是在兖州,打仗时遇到的危险比这危险多了。
可曹操总觉得别扭,像是被刘封算计到了,却想不出吃了什么亏,这就让聪明人很难受了。
从刘封这个角度看,事情就相当简单了。
他作为关东勤王军的主将,进安邑县觐见天子是必然的事情,否则就有跋扈不敬天子之嫌。
可贸然进去,也有被白波贼给挟持成肉票的风险,如此一来,那不如拉着曹操一起去了。
没出事的话,那功劳全是刘封的,毕竟他才是主将。
千里勤王,营救天子,拯救百官,功勋卓著,这些功劳殊荣全部都是刘封拿大头。可要是真出事了,不管事情大小,至少都还有曹操陪着倒霉,怎么看都是血赚。
这属实是刘封给自己买保险了。
可曹操也不能不同意,因为确实他是最有资格去觐见天子的。
刘封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都敢去安邑县面圣,他一个四十多的州牧却不敢,这还配当大汉忠臣吗?
他不去的后果要远远比去了却发生意外的情况还要糟糕。
不过曹操毕竟是枭雄,拿得起放得下。
既然没法脱身了,那就只能把计划设计的更完美一些,顺便突出一下自身的功绩。
众人商议之后,决定按计划行事。
关羽总览全军,缀刘封等运粮军后十里地。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