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顺是大清的恩人啊。”
“他们在北京和黄河中下游等地普遍地推行追赃助饷,使各地官绅如罹汤火,人人自危,造成了树敌过多的局面。”
“又把精锐派去南下想消灭南明。”
“还把吴三桂逼反。”
“种种行为可谓昏招迭出。”
“所以啊。”
乾隆伸出小拇指,笑道:
“有时候你不用很强。”
“只要你的对手很烂就可以了。”
……
【而另一边的吴三桂在接到崇祯命其放弃关外国土的命令后就动身起程。】
【带着几十万军民混编行军,从宁远到山海关一百公里路,五天时间就赶到了。】
【到山海关花了两天时间安置民众,吴三桂率兵奔向北京。】
【北京城陷落的当天,吴军抵达丰润。】
【三月二十日,听到了北京陷落、崇祯自杀的消息,吴三桂急忙回师山海关】
……
大明·天启时期“这个行军速度……”
朱由校大体估算了一下。
山海关距离丰润大约三百里。
吴三桂率兵两天抵达丰润,也就是吴军每天行进了一百五十里。
没有平民拖累的骑兵完全是以急行军的速度奔向北京救援的。
日行一百七十里已经属于强行军,不属于正常范畴了。
而像魏武帝当阳日行三百里更是极限,也是极少数。
蒙古骑军是骑兵之最,但也是日行一百十里地。
“……天意啊……可恨啊!”
朱由校恨恨的拍着御案!
朱由检若不是游移不定,拖延了时间。
这股骑兵一定能赶到北京!
“天意啊……”
……
【李自成对山海关吴三桂所统的边兵十分重视。】
【他们距离北京比较近,又处于大顺军和女真之间,如果不及时解决将成为一个重大的隐患。】
【李自成分析了当时的情况,最后认为招降比较稳妥。】
【因为当时除了宁武总兵周遇吉因为抵抗大顺军而兵败身死,其他据守各战略要地的明朝统兵将领,如大同姜瓖、宣府王承胤、居庸关唐通等,都望风归附。】
【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其他家属都留在北京。李自成不认为吴三桂会为大明尽死忠。】
【事实证明,他看人真准。】
【李自成命降将唐通率本部兵马,带上犒赏关宁官军的银两、财物,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和高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