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尉迟循俨说不出话来,李令月戳中了他最隐秘的心思。
李令月所顾虑的,显然也是他所顾虑的。在此战中,他们需要面对的,不只是阿拉伯大军,还有天竺本地人。
两万大军既要迎战阿拉伯人,又要镇压不安分的北天竺人。在尉迟循俨看来,他们能够保全自身,就已经十分不易了,遑论其他。
李令月对尉迟循俨道:“孤才是最高统帅,孤说了算!你认为我大唐军队无法战胜阿拉伯人,孤就赢给你看!”
她的头颅高高扬起,眼眸中灿若晨星。
明明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不知为何,从她口中说出,仿佛必然会成为事实。
尉迟循俨看着李令月,一颗心忽然就定了下来。
罢了,既然殿下都这样说了,那他就按照殿下说的去做吧。
殿下有着化不可能为可能的能力!
若非如此,当初,他们这些人,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选择追随殿下?
……
逻些,吐蕃都护府
赤玛伦在接到李令月的求援信后,丝毫不敢耽搁,当即便拿着李令月的手书去找陈茵。
作为吐蕃都护,赤玛伦有理政之权,却没有直接调兵遣将的权利。
吐蕃当地的军事调动权,在守将陈茵的手中。
这也是李令月首次尝试着将政治权利和军事权利完全拆分开来。
过去,都护手中同时握着军政大权。在李令月看来,长此以往,便有尾大不掉之嫌。都护手中的权利虽不及节度使,可一旦哪一任都护生出不臣之心来,对于朝廷来说便是一件极麻烦的事。
因此,拿下吐蕃的第一时间,李令月就效仿后世,在吐蕃地区设置了一个类似“军区”的职权部门。吐蕃都护府与吐蕃军区互不从属,相互监督。
陈茵是李令月的心腹,且又追随李令月攻克吐蕃,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吐蕃军区的实际掌管权,自然就落到了她的手中。
此时,陈茵恰好也收到了北天竺那边传来的紧急奏报。
她二话不说,就开始与赤玛伦在逻些招募勇士,准备驰援李令月。
这三四年间,陈茵在吐蕃显然也不是白混日子的。她对于吐蕃的兵源和军事水平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她知道,吐蕃总人口数量虽不多,却全民皆可为兵。出动十万大军,对于吐蕃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若是将民力压榨到极限,吐蕃拢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