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第 160 章
对于阿拉伯帝国,李令月从未放下过戒备之心。
当今之世,排得上号的大帝国就那么几个。
早在阿拉伯帝国崛起的时候,东罗马帝国就已经因为常年与萨珊波斯进行战争,而变得国力衰微。
正因如此,阿拉伯帝国崛起之后,在短短时间内,阿拉伯人就打残了罗马人,灭了延续427年的萨珊波斯,疆域直逼唐王朝边境。
在吐蕃王朝和突厥汗国没有灭亡之前,李令月不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阿拉伯帝国的身上。毕竟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吐蕃和突厥一旦出现问题,局势更加严峻。阿拉伯半岛距离大唐太过遥远,即使阿拉伯人真的打过来了,漫长的补给线,也足以拖垮他们的军队。
但现在,西域那么一大块区域在李令月和她心腹的多年经营下,已经逐渐稳定了下来,吐蕃在李令月和赤玛伦的努力下,也渐渐步入了正轨。
李令月深知,此后,在西南边境线上,对她和大唐而言,阿拉伯帝国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威胁。
她在攻占吐蕃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大唐未来必然会与正在对外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
李令月只是没有料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她人还在北天竺呢,阿拉伯人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打了过来。
从时间线来看,大唐几乎见证了阿拉伯帝国崛起的整个过程。
公元618年,大唐正式建国。同一时期,位于阿拉伯半岛的穆罕默德,宣称自己是真主安拉派来的使者,带着《古兰经》,开始在麦加传教。
穆罕默德早期的传教并不顺利。当时的阿拉伯半岛还没有“国家”的概念,人们以部落为单位,各自为战,每个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
而穆罕默德主张以“一神论”取代“多神崇拜”,他想要利用真主安拉的力量,将阿拉伯半岛变成一个整体,这种做法自然触犯了麦加一些贵族的利益。
公元622年,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们,驱逐了穆罕默德,穆罕默德被迫迁往麦地那。
公元626年,大唐玄武门之变爆发。当大唐朝堂局势逐渐安定下来的时候,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的传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重返麦加。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们因为战败,最终选择皈依ysl教。
穆罕默德创造了一个名为“乌玛”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将散装的阿拉伯半岛变成了一个整体。
虽然他在两年后就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继任者将他的理念延续了下去,并发扬光大。
公元632年到公元661年,阿拉伯半岛进入了“四大哈里发时期”,也就是神权共和制时期。不同家族的人通过选举等方式,轮流担任哈里发——即安拉使者的继承人。
在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治下的叙利亚、埃及等要地被夺。萨珊波斯比它的老对头更惨一些,直接被灭国了。
萨珊波斯的末代帝王与王子前后向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求援数次,李世民却拒绝出兵,李治也仅仅只是收容了萨珊波斯的流亡成员,比如现如今在大唐朝堂上杵着的波斯王子卑路斯。
四大哈里发时期,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步伐十分迅速,但这一时期并不太平。
四任哈里发中,有三任哈里发死于刺杀。
只有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是寿终正寝的,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在拿下了广袤的土地之后,被异教徒杀死。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出自伍麦叶家族,他与曾经反对穆罕默德的麦加贵族艾布·苏富扬是同一个家族的人。
奥斯曼上任之后大力提拔本家族的成员,任命自己的堂弟(另一说为堂侄)穆阿维叶为叙利亚总督,并大肆收受贿赂。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本教中一些激进者的不满。最终,他被激进者刺杀。
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登上了历史舞台。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认为阿里与刺客们相互勾结,杀死了奥斯曼,因此不肯臣服于阿里。激进派们怕阿里将他们交给穆阿维叶,选择叛出阿里麾下,自成一派。
阿里最终因为无法协调好乌玛内部的种种矛盾,命丧刺客之手。
“四大哈里发”的时代过去了,阿拉伯帝国进入了世袭制王朝统治的时代——伍麦叶王朝时代,以及阿拔斯王朝时代。
伍麦叶王朝(又译倭马亚王朝),是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所创建的,又被称为“白衣大食”。
如今,李令月要面对的,就是伍麦叶王朝派来的军队。
兴许是因为伍麦叶家族的艾布·苏富扬曾经反对穆罕默德传教,兴许是因为伍麦叶家族的正统性得不到支持(部分人认为哈里发只能从穆罕默德女婿的后代中选择),又兴许是因为伍麦叶王朝内忧外患不断。
总之,伍麦叶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仅延续了89年,就覆灭了。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所统治的时代,“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取代了伍麦叶王朝,并与大唐之间爆发了怛罗斯之战。
大唐名将高仙芝负责迎战阿拔斯王朝的军队,可惜大唐属国阵前反水,唐军大败。
没几年,大唐就迎来了安史之乱。镇守在边境线上的大量士兵被调回了内地,大唐再也无力找回场子。
大唐开始由盛转衰的时候,正是阿拔斯王朝最为强盛的时候。
……
李令月在脑海中将阿拉伯帝国的资料迅速过了一遍,开始思考接下来这场仗,该怎么打。
眼前的斥候满身是血,显然,他也是拼尽了全力,才能逃回来给李令月等人送信。
李令月问道:“阿拉伯帝国派了多少人过来?前线伤亡情况如何?”
章大夫和她的弟子们正在一旁为斥候进行紧急止血,斥候眼也不错地盯着李令月:“他们……他们自称来了五十万大军,为大军开路的是战象!”
“他们来势汹汹,负责巡逻的一支小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他们的战象踩在脚下,碾成了肉泥!”
斥候面上露出了悲戚之色。显然,当时的场面惨不忍睹。
他在得到消息之后,就赶忙逃回来向李令月汇报了,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阿拉伯人根本就没准备给他们留活口,若是这名斥候的动作再慢一些,兴许他也会步同伴们的后尘。
“五十万……”这个数字,李令月并不怎么相信。
阿拉伯人围攻东罗马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也才动用了十几万的兵力,他们远征大唐,怎么可能调派这么多的人手?
即使阿拉伯人征服了不少地方,可以就地征兵,短时间内,也难以凑出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来。
况且,管理一支由异族组成的大军,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个闹不好,大军指不定就要阵前反水了。
李令月更倾向于是阿拉伯帝国为了引起大唐的恐慌,虚报了数字。
但总体而言,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能够假称麾下有五十万大军,那么阿拉伯帝国的大军少说也有十数万之众。
而李令月麾下驻扎在北天竺的军队,仅仅只有将近两万名士兵。
边境一些小的都护府,是不可能动辄屯军超过十万的。
别看李令月现在只在北天竺囤了两万士兵,可这两万名士兵的口粮,需要数倍的人马给他们送来。
幸好北天竺适合种植作物,等到今年的粮食成熟了,驻扎在北天竺的士兵们就可以自给自足,不再需要依赖朝廷从其他地方为他们提供粮食。
到了那时,李令月也可以计算一下恒河平原的人口和耕地数量,酌情将驻扎在北天竺的士兵数量增加一些。
先前李令月曾在西北部经营了数年,西北部有一些地方并不适合种植粮食,这些地方就需要朝廷为他们募集粮草。
负责运送粮草的人,往往路上需要消耗掉十几斤粮食,才能将一斤粮食送到边关将士们的口中。漫长的补给线,足以拖垮朝廷的财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小的都护府能养个两三万常驻军,就不错了。
在李令月看来,后期可以将天竺都护府的士兵人数增加到三四万人,再多就没有必要了。逻些毕竟离北天竺不远,需要的时候,北天竺这边可以随时向吐蕃都护府求援。
现在,李令月也打算这么做。
北天竺距离长安实在太过遥远,李令月要是向长安求援,等长安援军赶到,恐怕黄花菜都凉了。与其如此,还不如指望指望吐蕃呢。
李令月当机立断,给赤玛伦写了一封求援信。信中,她要求赤玛伦募集一支由十万人组成的大军来驰援北天竺。
至于她——在援军赶到之前,先想办法拖延一下阿拉伯帝国进攻的步伐吧。
此时,李令月的心情十分沉重,她虽然手头有将近两万军队,却分散在北天竺各地。
如果没有后顾之忧,她的人凭着手中的火器,也不是不能跟阿拉伯人硬刚一把。
但,唐军入驻北天竺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一些反对大唐的势力,李令月还没来得及拔除,本地的人心也尚未完全归附。
李令月十分担心自己率领军队在前线跟人火拼着,后院就起火了。
攻打吐蕃那次,李令月是主动出击,就少了很多顾虑。
而这次,李令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果北天竺失守……不,没有如果,她必须守住这里!
李令月的目光逐渐变得坚毅起来。
即使真的遇到了十分紧急的情况,她也不会战死,而是会被系统进行紧急转移。
这对于李令月来说,既是一道保命符,也是一种制约。
她要是想守住北天竺,就必须杜绝这种状况发生。
她必须游走在危险的边缘,却不能真的让自己遇到生命危险,导致自己被系统送走。
李令月迅速地穿上了自己的铠甲,命令附近的所有士兵到自己这里集合。
她不能任由外敌在大唐的国土上肆虐,她必须想办法阻挡住阿拉伯大军的步伐!
正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系统忽然开口了。
“本系统已完成升级,宿主获得新功能,是否启用?”
最近李令月从吐蕃与北天竺两地获得了不少积分,再加上先前积攒的积分,系统升级,对于李令月来说并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每次系统升级的时候,李令月都能获得一项额外的功能。也不知这次,她得到了什么能力,在这次的战争中,能否派上用场。
李令月停下脚步,仔细查看了一番。
当她发现,系统给予她的新功能,居然是可以在平面图上看到敌军的兵力部署,并显示敌军的即时位置时,她不由露出了笑容。
“天助我也!”这个技能,来得实在是太及时了!
有了这项技能,李令月等于是得到了定位敌我双方的导航。她完全可以利用双方的信息差,来跟阿拉伯大军打游击战!而且,这张地图不仅能够对双方进行定位,还能显示周边的地形,这对于李令月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
唯一的问题是,这项功能非常耗费积分。李令月使用这张地图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有积分在离她而去。
但关键时刻,哪里还顾得上这些?能用积分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只要能够用这些积分保住更多的人命,在李令月看来,哪怕花光所有的积分,都是值得的!
李令月得到这项功能的第一时间,就打开了地图。
在地图上,她“看”到了百里之外的阿拉伯大军。此时,他们正驻扎在一处河道边休息。
他们的身后,是恒河平原边境处已经被践踏的许多良田。
李令月还来不及为那些良田被摧毁而惋惜,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观察这支军队,不肯错过任何一点信息。
这是一支由六万骑兵组成的阿拉伯大军,他们的身旁,有不少辅兵替他们押送粮草。精兵加上后勤兵,的确有浩浩荡荡十几万人,看这架势,许多人恐怕就会被唬住。
不过,李令月知道,这十几万人中,唯有那六万骑兵,才是她真正需要关注的对象。
而位于骑兵最前方的100头战象,是她需要最先解除的威胁。
心中有了底的李令月,顿时感到踏实了许多。她将尉迟循俨传唤了过来,准备开一个战前紧急会议。
谁知,尉迟循俨一来,就跟她说:“请殿下尽快撤回吐蕃,臣会竭尽所能率军抵挡住阿拉伯大军!”
第160章 第 160 章
对于阿拉伯帝国,李令月从未放下过戒备之心。
当今之世,排得上号的大帝国就那么几个。
早在阿拉伯帝国崛起的时候,东罗马帝国就已经因为常年与萨珊波斯进行战争,而变得国力衰微。
正因如此,阿拉伯帝国崛起之后,在短短时间内,阿拉伯人就打残了罗马人,灭了延续427年的萨珊波斯,疆域直逼唐王朝边境。
在吐蕃王朝和突厥汗国没有灭亡之前,李令月不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阿拉伯帝国的身上。毕竟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吐蕃和突厥一旦出现问题,局势更加严峻。阿拉伯半岛距离大唐太过遥远,即使阿拉伯人真的打过来了,漫长的补给线,也足以拖垮他们的军队。
但现在,西域那么一大块区域在李令月和她心腹的多年经营下,已经逐渐稳定了下来,吐蕃在李令月和赤玛伦的努力下,也渐渐步入了正轨。
李令月深知,此后,在西南边境线上,对她和大唐而言,阿拉伯帝国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威胁。
她在攻占吐蕃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大唐未来必然会与正在对外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
李令月只是没有料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她人还在北天竺呢,阿拉伯人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打了过来。
从时间线来看,大唐几乎见证了阿拉伯帝国崛起的整个过程。
公元618年,大唐正式建国。同一时期,位于阿拉伯半岛的穆罕默德,宣称自己是真主安拉派来的使者,带着《古兰经》,开始在麦加传教。
穆罕默德早期的传教并不顺利。当时的阿拉伯半岛还没有“国家”的概念,人们以部落为单位,各自为战,每个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
而穆罕默德主张以“一神论”取代“多神崇拜”,他想要利用真主安拉的力量,将阿拉伯半岛变成一个整体,这种做法自然触犯了麦加一些贵族的利益。
公元622年,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们,驱逐了穆罕默德,穆罕默德被迫迁往麦地那。
公元626年,大唐玄武门之变爆发。当大唐朝堂局势逐渐安定下来的时候,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的传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重返麦加。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们因为战败,最终选择皈依ysl教。
穆罕默德创造了一个名为“乌玛”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将散装的阿拉伯半岛变成了一个整体。
虽然他在两年后就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继任者将他的理念延续了下去,并发扬光大。
公元632年到公元661年,阿拉伯半岛进入了“四大哈里发时期”,也就是神权共和制时期。不同家族的人通过选举等方式,轮流担任哈里发——即安拉使者的继承人。
在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治下的叙利亚、埃及等要地被夺。萨珊波斯比它的老对头更惨一些,直接被灭国了。
萨珊波斯的末代帝王与王子前后向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求援数次,李世民却拒绝出兵,李治也仅仅只是收容了萨珊波斯的流亡成员,比如现如今在大唐朝堂上杵着的波斯王子卑路斯。
四大哈里发时期,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步伐十分迅速,但这一时期并不太平。
四任哈里发中,有三任哈里发死于刺杀。
只有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是寿终正寝的,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在拿下了广袤的土地之后,被异教徒杀死。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出自伍麦叶家族,他与曾经反对穆罕默德的麦加贵族艾布·苏富扬是同一个家族的人。
奥斯曼上任之后大力提拔本家族的成员,任命自己的堂弟(另一说为堂侄)穆阿维叶为叙利亚总督,并大肆收受贿赂。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本教中一些激进者的不满。最终,他被激进者刺杀。
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登上了历史舞台。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认为阿里与刺客们相互勾结,杀死了奥斯曼,因此不肯臣服于阿里。激进派们怕阿里将他们交给穆阿维叶,选择叛出阿里麾下,自成一派。
阿里最终因为无法协调好乌玛内部的种种矛盾,命丧刺客之手。
“四大哈里发”的时代过去了,阿拉伯帝国进入了世袭制王朝统治的时代——伍麦叶王朝时代,以及阿拔斯王朝时代。
伍麦叶王朝(又译倭马亚王朝),是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所创建的,又被称为“白衣大食”。
如今,李令月要面对的,就是伍麦叶王朝派来的军队。
兴许是因为伍麦叶家族的艾布·苏富扬曾经反对穆罕默德传教,兴许是因为伍麦叶家族的正统性得不到支持(部分人认为哈里发只能从穆罕默德女婿的后代中选择),又兴许是因为伍麦叶王朝内忧外患不断。
总之,伍麦叶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仅延续了89年,就覆灭了。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所统治的时代,“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取代了伍麦叶王朝,并与大唐之间爆发了怛罗斯之战。
大唐名将高仙芝负责迎战阿拔斯王朝的军队,可惜大唐属国阵前反水,唐军大败。
没几年,大唐就迎来了安史之乱。镇守在边境线上的大量士兵被调回了内地,大唐再也无力找回场子。
大唐开始由盛转衰的时候,正是阿拔斯王朝最为强盛的时候。
……
李令月在脑海中将阿拉伯帝国的资料迅速过了一遍,开始思考接下来这场仗,该怎么打。
眼前的斥候满身是血,显然,他也是拼尽了全力,才能逃回来给李令月等人送信。
李令月问道:“阿拉伯帝国派了多少人过来?前线伤亡情况如何?”
章大夫和她的弟子们正在一旁为斥候进行紧急止血,斥候眼也不错地盯着李令月:“他们……他们自称来了五十万大军,为大军开路的是战象!”
“他们来势汹汹,负责巡逻的一支小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他们的战象踩在脚下,碾成了肉泥!”
斥候面上露出了悲戚之色。显然,当时的场面惨不忍睹。
他在得到消息之后,就赶忙逃回来向李令月汇报了,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阿拉伯人根本就没准备给他们留活口,若是这名斥候的动作再慢一些,兴许他也会步同伴们的后尘。
“五十万……”这个数字,李令月并不怎么相信。
阿拉伯人围攻东罗马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也才动用了十几万的兵力,他们远征大唐,怎么可能调派这么多的人手?
即使阿拉伯人征服了不少地方,可以就地征兵,短时间内,也难以凑出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来。
况且,管理一支由异族组成的大军,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个闹不好,大军指不定就要阵前反水了。
李令月更倾向于是阿拉伯帝国为了引起大唐的恐慌,虚报了数字。
但总体而言,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能够假称麾下有五十万大军,那么阿拉伯帝国的大军少说也有十数万之众。
而李令月麾下驻扎在北天竺的军队,仅仅只有将近两万名士兵。
边境一些小的都护府,是不可能动辄屯军超过十万的。
别看李令月现在只在北天竺囤了两万士兵,可这两万名士兵的口粮,需要数倍的人马给他们送来。
幸好北天竺适合种植作物,等到今年的粮食成熟了,驻扎在北天竺的士兵们就可以自给自足,不再需要依赖朝廷从其他地方为他们提供粮食。
到了那时,李令月也可以计算一下恒河平原的人口和耕地数量,酌情将驻扎在北天竺的士兵数量增加一些。
先前李令月曾在西北部经营了数年,西北部有一些地方并不适合种植粮食,这些地方就需要朝廷为他们募集粮草。
负责运送粮草的人,往往路上需要消耗掉十几斤粮食,才能将一斤粮食送到边关将士们的口中。漫长的补给线,足以拖垮朝廷的财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小的都护府能养个两三万常驻军,就不错了。
在李令月看来,后期可以将天竺都护府的士兵人数增加到三四万人,再多就没有必要了。逻些毕竟离北天竺不远,需要的时候,北天竺这边可以随时向吐蕃都护府求援。
现在,李令月也打算这么做。
北天竺距离长安实在太过遥远,李令月要是向长安求援,等长安援军赶到,恐怕黄花菜都凉了。与其如此,还不如指望指望吐蕃呢。
李令月当机立断,给赤玛伦写了一封求援信。信中,她要求赤玛伦募集一支由十万人组成的大军来驰援北天竺。
至于她——在援军赶到之前,先想办法拖延一下阿拉伯帝国进攻的步伐吧。
此时,李令月的心情十分沉重,她虽然手头有将近两万军队,却分散在北天竺各地。
如果没有后顾之忧,她的人凭着手中的火器,也不是不能跟阿拉伯人硬刚一把。
但,唐军入驻北天竺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一些反对大唐的势力,李令月还没来得及拔除,本地的人心也尚未完全归附。
李令月十分担心自己率领军队在前线跟人火拼着,后院就起火了。
攻打吐蕃那次,李令月是主动出击,就少了很多顾虑。
而这次,李令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果北天竺失守……不,没有如果,她必须守住这里!
李令月的目光逐渐变得坚毅起来。
即使真的遇到了十分紧急的情况,她也不会战死,而是会被系统进行紧急转移。
这对于李令月来说,既是一道保命符,也是一种制约。
她要是想守住北天竺,就必须杜绝这种状况发生。
她必须游走在危险的边缘,却不能真的让自己遇到生命危险,导致自己被系统送走。
李令月迅速地穿上了自己的铠甲,命令附近的所有士兵到自己这里集合。
她不能任由外敌在大唐的国土上肆虐,她必须想办法阻挡住阿拉伯大军的步伐!
正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系统忽然开口了。
“本系统已完成升级,宿主获得新功能,是否启用?”
最近李令月从吐蕃与北天竺两地获得了不少积分,再加上先前积攒的积分,系统升级,对于李令月来说并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每次系统升级的时候,李令月都能获得一项额外的功能。也不知这次,她得到了什么能力,在这次的战争中,能否派上用场。
李令月停下脚步,仔细查看了一番。
当她发现,系统给予她的新功能,居然是可以在平面图上看到敌军的兵力部署,并显示敌军的即时位置时,她不由露出了笑容。
“天助我也!”这个技能,来得实在是太及时了!
有了这项技能,李令月等于是得到了定位敌我双方的导航。她完全可以利用双方的信息差,来跟阿拉伯大军打游击战!而且,这张地图不仅能够对双方进行定位,还能显示周边的地形,这对于李令月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
唯一的问题是,这项功能非常耗费积分。李令月使用这张地图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有积分在离她而去。
但关键时刻,哪里还顾得上这些?能用积分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只要能够用这些积分保住更多的人命,在李令月看来,哪怕花光所有的积分,都是值得的!
李令月得到这项功能的第一时间,就打开了地图。
在地图上,她“看”到了百里之外的阿拉伯大军。此时,他们正驻扎在一处河道边休息。
他们的身后,是恒河平原边境处已经被践踏的许多良田。
李令月还来不及为那些良田被摧毁而惋惜,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观察这支军队,不肯错过任何一点信息。
这是一支由六万骑兵组成的阿拉伯大军,他们的身旁,有不少辅兵替他们押送粮草。精兵加上后勤兵,的确有浩浩荡荡十几万人,看这架势,许多人恐怕就会被唬住。
不过,李令月知道,这十几万人中,唯有那六万骑兵,才是她真正需要关注的对象。
而位于骑兵最前方的100头战象,是她需要最先解除的威胁。
心中有了底的李令月,顿时感到踏实了许多。她将尉迟循俨传唤了过来,准备开一个战前紧急会议。
谁知,尉迟循俨一来,就跟她说:“请殿下尽快撤回吐蕃,臣会竭尽所能率军抵挡住阿拉伯大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