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都护之后,她在朝中风评一直不怎么好。许多人都觉得,她只是运气好,出身吐蕃四大尚族,又是末代吐蕃太后,这才能得到李令月的提携。
可如今,瞧着吐蕃这三年来的发展,以及赤玛伦为吐蕃做的种种规划,那些人总该对赤玛伦改观了吧?
“你这话说得有道理。赶明儿,朕就举行一场上贡仪式,也好让其他人瞧瞧吐蕃都护的能耐与忠心!”
代表吐蕃来到此地的使者们中,有一些人听不懂武皇和上官婉儿的对话。但他们见武皇和上官婉儿言笑晏晏,也跟着露出了笑容。
这时,武皇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翻译官:“朕记得你,你是令月选拔出来的女官,名唤周榕榕。如今,你跟在吐蕃都护身边做事,倒是愈发长进了。”
周榕榕笑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臣跟着太女殿下走南闯北,又与吐蕃都护一起去考察民生百态,自然比从前懂得多了,眼界也变得宽广了。”
“能让吐蕃都护专程在奏疏中提到你,可见你在吐蕃没少为她出谋划策。”武皇道:“令月对你们这批女官抱有极大的期望,你莫要辜负了她的期望。往后几年,你就跟在吐蕃都护身边好好做事,积累经验。朕盼着你能独当一面,日后为一方父母官。”
“是。”周榕榕的眼神骤然亮了起来,仿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她对着武皇郑重地道:“臣定然不会辜负太女殿下的期望,也不会辜负圣人的栽培!”
接下来,武皇又问了周榕榕好几个问题,与赤玛伦有关的,与吐蕃有关的,周榕榕一一答了。从前,武皇对吐蕃地区的认知十分有限,只知道吐蕃的实力不可小觑,如今,在周榕榕详细的叙述中,武皇加深了对吐蕃地区风土民俗的了解。
李令月虽在书信中简略地提过吐蕃如今的状况,但这三言两语的描述,自然不如周榕榕这个亲身经历者的口述来得生动。
末了,武皇又向周榕榕提起了李令月。
“朕这逆女,从来都不知何为“安生”。自她怀着身孕前往扬州,到如今她一路转战吐蕃、北天竺,朕都有将近四年没有见过她了。都说面圣难,可朕瞧着,她这太女倒是比朕这皇帝还难以得见!”
“太女殿下志在四方,心怀天下。正是因为朝中有圣人坐镇,太女殿下才能放心地在外打拼。太女殿下人虽在外地,却时刻惦记着圣人。有时,她连看见一朵花儿,都会说,此花与圣人甚是相配。”
周榕榕不遗余力地在武皇面前替李令月刷好感度。
武皇与李令月虽然感情极好,可到底许久没有见过面了。仅仅是书信交流怎么够呢?她务必要让武皇知道,李令月有多惦念武皇!
“她惦记朕?那朕让她回来,她怎么不知道回来?”武皇嘴角的弧度颇为微妙:“就连这书信,也是两三个月才呈上来一封。朕再没有见过似她这般没良心的闺女了!”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