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大臣们的神色变得有些纠结。
都护是极为重要的封疆大吏,按理说,他们该争着将自己的人安排过去才是。
可北天竺太过偏远,跟朝廷之间还隔了一个吐蕃。他们要是真把自己精心培养的人才送过去,这些人跟被流放也没有什么区别了。远离朝廷中枢,必定会导致这些人淡出权力中心。
除非这些人能够在北天竺做出一定的政绩来,以此作为接下来晋升的跳板……而这条路,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了,远不如按部就班发展收益大。
不过旋即,朝中大臣们又想起了同样位置偏僻的交趾郡与海南……
原本的交趾郡与海南是流放之所,官员们也只有被贬谪才会去那两个地方任职。
可现在,交趾郡与海南已经成为了大唐极为重要的粮仓,这两地每年产出的粮食,可养活上千万百姓。
除此之外,随着航海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大唐境内的港口和造船厂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海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列为了重要的海港建设地。
虽然这港口暂时还未建成,但海南已经得到了不少资源。去海南游历过的人,回来之后都说,海南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荒凉偏僻之地了。
正因如此,这些年,在海南和交趾郡为官的官员,反而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出政绩。从前官员们避之不及的这两个地方,如今却有人争着抢着要去。
北天竺地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容易“捞政绩”的地方呢?
武皇看着底下的大臣们思量、交谈的模样,开口道:“历来这边关要地,在任命长官之时,都得慎之又慎,忠心、手段、能力缺一不可。若是边关的长官不可靠,极易酿成兵变之祸。北天竺与我大周国情不同,又是首次被纳入我大周国土,这首任天竺都护的人选,自然十分重要。”
她的这番话,堵住了一些想要安排自己人去北天竺就职的官员。
武皇说得不错,边地的长官没那么好当。一个弄不好,非但没有功劳可以捞,反而会惹祸上身。
如今在朝中的官员,虽然各有各的小心思,但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干实事的——不干实事、只想着党争的那些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武皇清理掉一批。能够留下来的官员,多少还是要考虑大局的。
宋璟向武皇提议道:“若论忠心,怕是无人能及得上圣人的至亲血脉。皇太女开疆扩土,庐陵王或豫王镇守边疆,兄妹联手平定天下,倒也是一桩佳话。不如,圣人直接派遣两位王爷中的一位担任天竺都护?”
庐陵王指的是李显,豫王指的是李旦。这二人,如今都被武皇打发回封地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