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大唐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荧幕中给出的信息量太大,周围的大臣们一时被这些信息砸得有点懵。
最终,他们看向了站在他们面前的武皇和李令月,决定请教一下这两位。
大唐的先祖都亲自还阳了,他们不抓紧时机请教武皇和李令月,更待何时?
此时,大部分人都将目光放在了武皇的身上,虽然武皇生前的种种行事手段备受诟病,但众人对于武皇的能力还是十分认可的。
“请则天大圣皇后和镇国太平公主出面,为我大唐主持平叛之事。”
当一名大臣率先站了出来后,越来越多的大臣选择应和他的话语。
这些人簇拥在武皇和李令月的周围,李隆基则孤零零地站在一旁备受冷落,一时之间,竟让人分不清他们究竟是李隆基的臣子,还是武皇的臣子。
武皇本就是为平叛而来,在李隆基的朝臣们恳求她接受朝政大事后,她满意地点了点头。
“既如此,朕与令月就再为你们忙活一把。李隆基乃引发我大唐动乱的罪人,即日起,废黜其帝号,将其拘禁在宫中。朝中政务交由朕来处理,一应军事则交由令月来负责管理。”
“这……未曾听闻太平公主有军事方面的才能,将军政大权交予她,是否太过草率了些?”
周围的大臣们迟疑着开口。
“无妨,令月去了地下之后,曾跟随太宗
皇帝学习兵法,
太宗皇帝曾言,
令月颇有他遗风。”
已经习惯了装神弄鬼的武皇,
现在也开始学以致用了:“况且,
朕与令月刚从叛军处过来,对叛军的情况最为了解。由令月来进行指挥,效率自然更高。”
听了这番话语,大臣们终于不再说什么了。
既然太宗陛下都亲自认可了太平公主的军事才能,他们对太平公主指挥的战役,应该能够抱有一定的期待吧?
两位先人专程还阳,肯定不是为了对大唐不利的。
因此,周围的大臣们很容易便相信了她们的话。
当然,在场之人并不都是忠于大唐的臣子,有些心思活络的投机者在听闻大唐即将迎来一场动乱之后,立刻便开始动起了脑筋。
只是,碍于武皇和李令月还在这里,这些人一时不敢有什么异动。
他们准备先装作大唐的忠臣,等武皇和李令月离开了,再做打算。
这些人却不知道,在他们脸上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