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了他们的好心情,他们当即便开始赶人:“去,去,咱们城中今儿个有贵人要来。你们这些人既然提前下工了,便赶紧回家去,莫要让贵人瞧见你们,污了贵人的眼!”
盐民们见状,茫然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城中的贵人都知道他们这里治安混乱,环境极差。
他们这地界,当真会有贵人来吗?
武皇见状,皱起了眉,李令月的眸子中闪过了一丝怒意。但她们都没有说什么。
其实,早在她们来之前,就预料到可能会有这种状况发生了。
当地的官员为了让皇帝和皇储看到当地最好的一面,也为了显示自己治理有方,他们定会想方设法将不好的一面遮掩起来。
若真实情况与表面情况大差不差,也就罢了。可眼下看来,实情分明与表象相去甚远,这便有粉饰太平之嫌了。
她们如今自己走走逛逛,还能够看到这样的一幕,不知被地方官带着逛的替身,看到的又是何等河清海晏,盛世安稳的情形。
李令月凑近武皇,用只有母女二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道:“阿娘,我想起,此地应该颇为富庶才是,怎会如此混乱?此地的百姓又怎会过得如此穷苦?”
食盐对于一国百姓的重要性,自然不需多说。历来,盐业都是一项极为暴利的行业。
李令月刚刚来到大唐之时,大唐并未将盐业收归官营,而是由着盐民自行开采,而后在民间售卖。这售盐所得的钱银,官方也只象征性地收取一些微薄的赋税。
然而,大唐盐业乱象丛生。根据距离产盐之地的远近,各地盐价参差不齐。
有一些地头蛇极为霸道,仗着家族势力,垄断了当地的盐池、盐井,不许百姓随意开采,他们则大量囤积食盐,将食盐运送到别的地方去贩卖,转手就赚取了成倍的利润。
他们倒是获得了莫大的好处,一些老百姓却一年到头嘴里沾不上什么咸味儿
得知这样的情况后,在李令月的建议下,武皇便将下旨将食盐收归国营。食盐的买进卖出,都由朝廷来进行统一定价,食盐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也需由朝廷来进行监管。这样一来,民间这些无良商家自然不好再随意哄抬盐价。
当然,朝廷出人出力,在盐业方面,朝廷自然要抽取比之前更多的赋税。但李令月觉得,反正就算放开盐池和盐井的开采,这好处也落不到百姓的身上。
与其肥了某些人的腰包,倒不如这个钱由朝廷来赚。至少他们还能够根据收上来的盐,进行分配,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将这些食盐卖给百姓。
不过,眼见着这本该富庶的产盐之地贫富差距如此之大,李令月便知道,多半是管理的过程中出了什么岔子。
作者有话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