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模式也逐渐由骑马武士们的骑射作战向步兵集团作战而转变。东瀛枪由此发展起来。
杨凡给桃子设计的空心方阵队形,长枪依旧使用了他们的鑓和十文字枪。毕竟这个时候,他们使用自己的武器已经三百多年了,武器还是熟悉的最好用。
东瀛的枪和华夏的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安装的方式。华夏早期的长枪,如铍,铩等,枪头尾部是一种钉子状结构,是插进木柄的,而中国的枪是套住木柄的。
这就是著名的铤装和套装之分。铤装的木柄是椭圆形的,可以劈砍,类似斧子的柄。套装的柄基本都是圆形的,只能刺。
三个中队,三百人冲进去后,之前的武士也跟在后面冲了进去。
杨凡等人也跟着从正门进入二进院落。
随着李府家丁的第二次射击,里边烟雾弥漫。
这一次铝合金的盾牌挡住了火枪。一阵劈里啪啦的响声后,家丁们发现,对方的盾牌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看着很大,但那些矮小的人,用着一点不吃力,而且完全挡住了铅弹,连凹陷都没有。
家丁们顿时慌了。三列的横队顿时有些混乱起来,有些人想要后退,被头目们阻拦,顿时有些混乱。
随即,教团这边盾牌兵后面的火门枪兵开火了。
从杨凡这里购买的九连发火门枪,依次被点燃枪管侧面的引线。
三十米内,这种连续发射的火门枪优势极大。尽管远距离不行,但是用来巷战太好用了。
它猛烈的连发火力,足够把对方打的人仰马翻。
砰砰砰!
这边的教团火枪手,直接就连续九发把枪管打空。
密集的铅弹打了过去,家丁们火枪手居然也是着甲的,他们穿的是罩甲,这种甲类似齐膝长背心,前衣襟有从上到下的扣子。是两层棉花片夹着一层铁片的布面甲。
胳膊和腿没有防护,便于使用火枪和行军。
尽管他们都穿了甲,但是距离太近,只有二十米左右。而且杨凡卖出去的定装弹药中有钢珠弹。
一般装填弹药时,每隔着两发,第三发就是钢珠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