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孙通在秦风对面坐了下来,苦笑一声道:“那怎么行呢?这些纸张娇贵的很。我只是怕在袖袋里放坏了。”
秦风点点头道:“这倒也是。把纸张弄得皱皱巴巴就不好拓印了。婵给叔孙通拿一个公文包。叔孙通,以后这纸张之类的东西或者容易折损的东西,你可以放在公文包里。”
婵在大厅的一个柜子里面拿出一个皮质的公文包。公文包做的非常的精致。叔孙通是一位很懂得变通的人,非常前卫,看了之后爱不释手。
“多谢师祖!”
“嗯,不错不错,大红色公文包配你蓝色儒衫还是挺好看,红色好呀,醒目,丢不了。”
“师祖的是。”
秦风哼了一声,然后开始看那些修改以后的诗词,他写那个没有动,那可是千古名诗,他们想动也动不了。
秦始皇的那个没有动,那是因为他们不敢动。然后就是他父亲秦腾的、母亲韩氏的、国尉屠雎的他都润色过,揉入了千古名句,哪怕揉进去一两句,整个诗的风格立刻就变了。没有人改的了。
余下的诗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改变,秦风看了看,还是看出来学问来了,这里面明显有百家的痕迹。
百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特点挑选的那一些符合自己思想的诗歌修改,然后再把自己纯正思想融合进去。
《秦府诗集》都是短句,最长十句,短的也就四句,所以他们只能把自己的思想浓缩,浓缩,再浓缩,然后再揉合进去,可见那些博士们下了不少功夫修改。
秦风数了一下,一共是300首,虽然修改的差强人意,不过也能过得去,先秦的诗歌用来写祝词比较多,像他这种风花雪月的很少。
先秦最盛行的就是散文,能修改成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
秦风看完之后点点头道:“还不错,就这样吧。你们这些博士们用的心思可不少啊。只不过署名不是你们的。你们不觉得亏吗?”
叔孙通已经就知道自己认的这个师祖一眼就看出来了,厉害呀,他嘿嘿笑道:“为了传播他们的主见和思想。这些人什么都不在乎。只是在乎他们的思想和见解能够永流传。”
“有多少博士参加了修改和绘画?”
“有30多位。”
秦风点点头道:“把他们的名字都记下来都算编辑。放在书的最后面。我呢,也就厚着脸皮做一个主编,你做副主编。其他的都算是编辑。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就这样吧。后面要做的就是开始排版咱们印刷出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