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两位老人家,要谢也是朕谢你们,是你们为大明帝国培养了诸葛有方这样的人才。”李洵面带笑意的将两位老人扶起。
李洵前些天通过影密卫了解了诸葛有方的家庭情况,他家里没有其他兄弟姐妹,便让人将他年迈的父母给接了过来。
“方儿,我和你爹的病,陛下已经找太医帮我们治疗了,再过几个月就能彻底好了。”诸葛有方的母亲又说道,“你可得好好追随陛下!”
“你小子以后对陛下但凡敢有不忠,我第一个不饶你!”诸葛有方的爹跟着说道。
“陛下之恩,学生无以为报! 此生必将誓死效忠陛下!”诸葛有方心中更为感动,此生绝对不会辜负陛下!
“起身吧。”李洵淡淡的说道,“你的父母以后就留在京城,由朝廷养他们。”
诸葛有方是个人才,朝廷不仅要优待他,还要惠及他的家人。
听了皇上的话,诸葛有方一家三口惊喜不已,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又一次跪在地上磕头感谢。
台下众人看着这一幕,心中感动羡慕的同时也被激励到了,以后他们也要努力学习,成为大明人才。
李洵让三人起身,然后朝着前方走来,道:“朕今天在这里宣布一件大事,从今以后各郡县的科举考试一年举行一次,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两年举行一次。”
台下读书人满心欢喜,之前各郡县科举考试两年一次,全国科举考试三年一次,现在直接缩短了一年,他们考试的机会也就多了一些。
……
此次科举考试引起了大明无数人的关注,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谁都没想到一次科举考试竟然出了两名状元,而且这两名状元出身完全不同,一个是十大家族之一陈家的子弟,一个是出身农民的穷苦书生,有着鲜明的对比。
大明报社的社长张鹤眠根据这次科举考试,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两名状元的故事。
“一个是世族子弟,一个是穷苦书生。世族子弟没有纨绔不堪,穷苦子弟没有颓废放弃,两个人全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走到了科举最顶峰!”
说书人激情澎湃的讲述着大明日报的内容。
“在我大明帝国,无论你是有背景的人,还是穷苦无依的人,都有上升的机会!我大明帝国选拔人才公平公正!从不讲出身,只看你的个人才能!
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自己出身高便得意忘形,也不要因为自己出身卑微而妄自菲薄! 皇上他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