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道,跟那些满身铜臭的商贾与作坊匠人混杂在一起,去跟军营那些大字不识的粗鄙汉子同吃同睡……”
“甚至去干那些低贱丢脸的活!”
“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呐!”
此言一出,倒是引得周围一片附和声,“是啊,是啊……”
“这不简直胡闹吗?从古至今,哪有下令有头有脸的朝廷命官,去做这等事的?”
“本官就不信了,太子府那些同僚们,会没有半点怨言!”
可没想到,刚才那中年官员,反倒是一撇嘴,“有怨言呐!谁说没怨言的?”
“如今太子府内,那是怨声载道人人自危。谁愿意放着这京城中舒服的日子不过,跑去山野民间吃两年苦,还失了体面?”
“可那又能怎么样?”
“据说,这新的政令,可根本就是太子殿下以太子令的名义所颁布的。”
“太子令意味着什么,咱们谁都清楚,谁要是敢违抗不从,可就不仅仅是身上这套官服保不保得住的问题了!”
紧跟着,又是一拍脑门,“哦,对了,听说整个太子府,倒是有一人,不但没怨言,还主动请缨积极得很!”吏部衙门值司所在,其实距离太子府并不太远。
紧邻一座皇家园林之外,一眼望不到头的高深院墙,围起来一大片重重院落。
可巍峨大门外,层层台阶拾级而上,左右整整齐齐并列着的那一座座威武石狮,以及大铜门上方那一块雕刻着雄浑“吏部”二字的朱红色大匾,却更让这里显得无比庄重肃穆。
而作为掌管着整个大康文官任免、升降、调动以及勋封的值司部衙,虽然自从景隆皇帝登基以来,机构与人员便削减了不少,可这依然并不影响,其乃是六部之中最有实权的部门。
当然最有油水的肥差部门,还得是户部。
总体来说,下设吏部司、考功司、司封司与司勋司等好几个分工不同的机构,由正三品尚书统领。
至于官员建制,尚书之下,便是正四品的左右侍郎,以及几个郎中与员外郎。
而除此之外,便是各司机构的主事与令史大人,以及大大小小近三百名属官吏员。
转眼已是二月二十五。
临近晚春时节,万物复苏气温已骤然升高不少,特别遇上艳阳高照的日子,一到中午还颇有些燥热。
典正堂大致坐落于整个吏部衙门的中央位置,其并不隶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