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泄露考题,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而至于策论,说到底,那便是写文章了。
一般来说,无非一些治国策论的考核,诸如军营改制,诸如田亩赋税,诸如与他国之外交……考生由给出的题目,各抒己见呈上文章。
至于考题,却是由天子亲自拟定!
而且,还是在科考正式开始,所有考生都进入贡院到位之后,会有司礼监的太监亲自拿着天子密封的考题进入考场,鸣锣当场宣读。
因此,这狗东西纵然身为副考官,可眼下也是绝对不知道任何一道考题的!
所以,逼迫这兄弟二人,没日没夜做这些乱七八糟的题目,能有什么用?
是不是太荒唐了些?
这样搞下去,这张氏兄弟,怎么可能有机会高中?
说小点,这是误人子弟。
往大了说,这可是恩科副考官,祸乱考生呐,影响朝廷选拔人才呐!
这让他景隆帝,如何不心中愤恨?
尽管如此,却还是强忍冲动,没有当场大手一挥,下旨等候在国公府外的宫中侍卫一窝蜂冲进来,将这胡作非为之徒当场打死。
只是铁青着脸,背负着双手领着赵王爷赵衡,大步朝厢房内走进去。于是乎,景隆帝便彻底愣住了。
站在门口,直勾勾望着这一幕,脸色漆黑,心中更是一股怒火腾腾地烧。
虽贵为天子九五之尊,可因为这混账小儿的缘故,对眼前这张氏兄弟二人,倒也多少有些耳闻。
当初在水云间,那号称“京城第一才子”、当朝御史台谏议大夫柳正道之子柳俊彦,召集上百名京城学子,欲对这混账小儿口诛笔伐大肆声讨,一副不将其弄得身败名裂人人喊打誓不罢休的架势……
却正是这两个来自南方永州府籍籍无名的穷酸秀才,浑然不惧据理力争,言辞灼灼将当场几百名学子训斥得狗血淋头。
而在麻衣巷那座住满了各地进京赶考的才子的“鸿运楼”,更是不畏强权,一番“读书人当以报效社稷造福百姓为己任,而不是为了权势与高官厚禄”的言论,令那永州府判司之子朱琅颜面扫地,随后便遭到其惨无人道堪称狠毒的报复。
若不是太子与这混账小儿解围收留,恐怕走投无路只能露宿街头,甚至活生生饿死在京城。
说实话,对于这样两个行事莽撞的愣头青,他景隆帝只觉啼笑皆非。
可更多的,却是满心赏识。
若是天下所有儒生士子,皆能如这张氏兄弟二人,纵然寂寂无名,纵然贫困潦倒得吃不饱穿不暖,可依然满身浩然正气,恪守读书人之大道……
若是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