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权财巅峰,从第三次离婚开始高升 > 第1966章 太关键了

第1966章 太关键了

    伊丽莎白率先伸出手,声音清脆悦耳。

    宛如春日里欢快流淌的小溪。

    带着与生俱来的优雅与自信:“久仰大名,赵先生。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她的眼神友善而炽热,却又隐隐透着几分犀利。

    似是要在这初次照面中摸清对方的深浅。

    赵长天连忙伸手相握,礼貌回应:“伊丽莎白议员,很高兴认识你。”

    乔治笑着插话:“那你们慢慢聊,我还有些事儿,就先告辞了。

    期待你们的交流成果,相信会对项目大有裨益。”

    说罢,他礼貌地朝众人点点头,转身离去。

    赵长天侧身邀请:“伊丽莎白议员,这边请。

    咱们去咖啡厅详谈吧。”

    一行人来到酒店的咖啡厅,选了一处安静的角落坐下。

    伊丽莎白的助手训练有素。

    迅速从公文包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资料,整齐地摆在桌上。

    伊丽莎白轻轻端起咖啡杯,微微闭上眼睛,轻嗅那浓郁的香气。

    似是在让疲惫的身心于这片刻间得到舒缓。

    又仿若在利用这短暂瞬间整理繁杂的思绪。

    须臾,她放下杯子。

    直视赵长天,开门见山地说道:“赵先生,你也清楚,我们港口区民众对生态环境的珍视已深入骨髓。

    多年来齐心协力守护这片土地。

    如今这港口建设项目,虽说对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但环境承载底线绝不可破。

    据我了解,像填海造陆、大型机械作业这些施工环节。

    极有可能对周边海域生态、空气质量造成冲击。

    你对此有何高见?”

    说话间,她的目光如炬,紧紧锁住赵长天,满是关切。

    却也带着不容回避的审视?

    仿佛在说这关乎万千民众生活质量的大事,容不得半点敷衍。

    赵长天微微挺直腰杆。

    神色凝重且认真地回答:“伊丽莎白议员,你关注的这些问题都很重要。

    我们中方团队自始至终都将环保视为重中之重。

    早在项目规划萌芽之际,专业的环境评估团队便已深度介入。

    拿填海造陆来说。

    我们摒弃传统粗放模式,采用的是当下最前沿的生态填海技术。

    施工前,专业团队会运用高精度设备对海域生态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精准测绘。

    详细标记出海洋生物的栖息之所、迁徙路径。

    施工全程巧妙避开这些关键敏感区域。

    最大程度降低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不仅如此,同步开启人工鱼礁投放计划。

    依据不同海域的生态特性,量身定制鱼礁的造型、材质。

    投放后还安排专人定期监测海洋生物的繁衍动态。

    助力受损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如初。

    再看大型机械作业方面,我们配备的尾气净化装置。

    是与国际顶尖环保企业强强联手、耗费大量心血研发的成果。

    确保机械排放达到甚至远超欧盟严苛标准。

    从源头上为空气质量保驾护航。”

    说着,他从包里取出一份装帧精美、内容详实的环境评估报告。

    双手递向伊丽莎白,眼神中满是诚意。

    伊丽莎白接过报告,修长白皙的手指轻轻翻动纸张。

    时而在关键数据处停下,用手中的钢笔仔细标注。

    时而与助手低声交流几句,交换彼此的见解。

    她专注的神情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嚣都已被屏蔽。

    整个世界唯剩这份关乎环境未来的重要资料。

    片刻后,她抬起头,目光再次与赵长天交汇:“赵先生,报告乍看确实完善。

    可实际落地执行中的监督机制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毕竟,规划得再好,若执行不力,那也只是空中楼阁。

    如何确保这些环保举措自始至终严丝合缝地落地,而非沦为纸上谈兵?

    这一点,你心里也明白。

    民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容不得一丝懈怠。”

    赵长天早有准备,他身体前倾。

    手指指向报告中的特定页面,沉稳说道:“议员,这点我们已有周全考量。

    我们专门设立了独立的第三方环境监督小组。

    成员汇聚了国际知名环保专家、本地极具威望的环保组织代表——

    以及热心公益、熟悉本地环境的市民代表。

    他们将化身‘环保卫士’,全程扎根施工一线。

    每周深入现场各个角落,事无巨细地检查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

    而且,每月定期通过官方网站、社区公告栏、社交媒体等多元渠道公开环境监测数据。

    全方位接受公众监督。

    另外,施工团队每周雷打不动地开展环保培训。

    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前来授课,分享前沿环保理念。

    强化每一位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让守护环境成为大家下意识的自觉行动。”

    伊丽莎白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微微点头。

    继而又抛出新问题:“看得出中方团队确实下了大功夫,诚意十足。

    不过,我近期听闻施工过程中的噪音问题。

    周边居民已有不少反馈。

    这可是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舒适度的‘紧箍咒’。

    若解决不好,民众的抱怨声怕是要此起彼伏。

    不知这一块,赵先生有何应对良策?”

    说罢,她微微皱眉,脸上浮现出对居民生活现状的担忧。

    仿佛能切身感受到民众被噪音困扰的烦恼。

    赵长天看向李明达。

    李明达心领神会,接过话茬:“议员,在设备选型阶段。

    我们便开启了全球‘寻宝之旅’——

    目标只有一个,筛选出技术最先进、噪音最低的机械设备。

    同时,为施工区域量身打造了隔音屏障,你瞧这效果图。”

    说着,他展开一张绘制精细的隔音屏障设计图。

    上面详细标注了屏障的材质构成、高度设计、吸音原理以及安装要点等关键信息。

    “并且,我们合理规划施工时间。

    严格避开居民休息时段。

    像午休时间和夜间休息时段,一律停工。

    尽最大努力将噪音干扰降到最低限度。

    施工前,还会通过社区通知、手机短信、线上推送等多种方式提前告知居民施工安排。

    让大家心里有底。

    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伊丽莎白再次点头,目光却未松懈。

    继续追问道:“还有建筑垃圾处理难题。

    港口建设体量大,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惊人。

    这些垃圾最终流向何方?

    又如何确保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这可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硬骨头’。

    咱们这个项目规模宏大,产生的垃圾量不容小觑。

    得有个妥善、周全的解决办法才行。”

    她的眼神里透着对攻克难题的坚定决心与殷切期待。

    仿佛在向赵长天发起挑战,又似在共同探寻破局之路。

    张伟华适时补充道:“议员放心,在建筑垃圾处理这件事上。

    我们早已规划好了完整流程。

    所有建筑垃圾都会统一回收。

    运往我们精心筛选、具备国际领先处理技术的专业处理厂。

    在厂里,一部分垃圾通过专业工艺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摇身一变成为新型建筑材料。

    再次投入到项目建设或是其他城市建设项目中。

    另一部分则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进行无害化填埋。

    并且全程可追溯。

    每一袋垃圾从产生的源头,到运输路径,再到最终的填埋处理。

    都有详细记录存档。

    杜绝任何二次污染风险。

    我们还与处理厂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

    确保整个处理流程规范有序、万无一失。”

    一番深入交流下来,伊丽莎白紧绷的表情渐渐舒缓。

    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满意的笑容:“赵先生,今日这番促膝长谈,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看得出中方团队在环保与发展的天平上。

    努力寻找着精准平衡点。

    既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规划。

    又有细致入微的落地执行。

    这般用心,这般努力,我由衷感到欣慰。

    希望后续项目推进过程中。

    咱们继续保持紧密沟通。

    这不仅是我们肩负的神圣职责。

    更是对广大民众许下的庄重承诺。”

    她的语气坚定而诚恳。

    赵长天亦面带笑容,诚挚回应:“非常感谢你的理解与支持,伊丽莎白议员。

    环保之路,任重道远。

    但有你这样志同道合的伙伴监督与助力。

    我们信心满满。一定不负所望。

    将这个项目雕琢成经济腾飞与生态和谐共赢的典范之作。

    期待未来与你携手共创更多辉煌。”

    与伊丽莎白告别后,稍作休憩——

    赵长天便率领团队马不停蹄地奔赴项目现场。

    午后的阳光洒在身上,带来丝丝暖意。

    却也驱散不了他们心头对项目进度的紧迫感。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伦敦街头。

    为这座古老城市的建筑勾勒出明暗交错的轮廓。

    街边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枝叶。

    似是在慵懒地享受这片刻宁静。

    然而赵长天一行却无暇顾及这般景致。

    一到现场,李明达就如同上了战场的先锋。

    迅速根据上午与英方沟通的结果。

    组织工人对关键施工区域进行重新布置。

    他手持平板电脑,那平板电脑的屏幕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光。

    对照着上午敲定的施工方案,大声指挥:“这边的桩基施工区域。

    按照新的标记点重新校准,注意间距和角度。

    一丝差错都不能有!”

    他的声音因焦急而略显沙哑,却依旧坚定有力。

    在施工现场的嘈杂声中清晰可闻。

    工人们闻声而动,忙碌地操作着各类仪器,调整设备位置。

    有的工人蹲在地上,眼睛紧盯着水准仪。

    双手小心翼翼地转动旋钮,调整着支架的高度。

    有的两人一组,拉着测量绳,

    沿着规划好的线路,反复核对距离。

    李明达穿梭其中,不时停下脚步,亲自检查校准情况。

    他蹲下身子,眼睛紧紧盯着测量仪器的读数。

    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那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泥土中。

    嘴里念叨着:“精度就是生命!

    这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根基。”

    赵长天则与英方的现场负责人紧密对接。

    他们沿着施工现场的通道边走边谈。

    赵长天身姿挺拔,步伐稳健。

    边走边指着远处正在忙碌的工人。

    用流利的英语说道:“你看,我们已经按照上午的共识,加快了施工准备进度。

    关于工人的培训,下午就会正式展开。

    由李明达工程师亲自指导。

    确保每一位参与施工的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新技术。”

    他的眼神自信而诚恳。

    与英方负责人交汇时,传递出十足的专业与担当。

    英方负责人微微点头,说道:“我们与中方团队沟通时。

    提到希望引入本地施工队伍参与部分项目,分担压力的同时。

    也能让他们积累大型项目经验。

    可这事儿到现在还没个准信儿,上头催得紧,我这压力也大。”

    赵长天心中一凛。

    他知道这是个敏感且棘手的问题。

    一方面要照顾英方诉求。

    一方面又得确保整体施工质量与进度不受影响。

    他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

    真诚地回应:“你的顾虑我完全理解。

    引入本地队伍确实有诸多好处,我们也很欢迎。

    但你也清楚,咱们这项目技术复杂、标准严苛!

    贸然加入新队伍,若培训不到位,很容易出乱子。

    上午我们敲定的施工方案,中方团队正全力落实。

    工人培训也是紧锣密鼓筹备中。

    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加快培训进度。

    明天就拿出一个针对本地队伍的详细培训计划。

    一周内完成基础培训。

    让他们先从一些辅助性、简单的施工环节上手,边干边学。

    逐步融入项目,你觉得如何?”

    英方负责人听后,脸色稍缓,点头道:“赵先生,你这么说倒也在理。

    看得出你是真心想解决问题。

    那就按你说的办,希望能尽快见到成效。”

    赵长天微笑着应下:“你放心,一定不耽误事儿。”

    两人继续前行,气氛较之前轻松了些许。

    此时,张伟华带着技术团队在一旁忙碌地调试着各类设备。

    他手中拿着一叠厚厚的技术手册。

    那手册纸张泛黄,边角有些卷起。

    显然是被反复翻阅研究过。

    他对照着设备参数,逐一检查。

    一台大型起重机旁,技术人员正为其安装新型的尾气净化装置。

    张伟华走上前去,仔细查看安装进度。

    叮嘱道:“这个装置一定要安装牢固,确保密封性。

    这可是关乎环保指标能否达标的关键。”

    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专注。

    他使用检测工具,熟练地进行初步检测。

    确认无误后,才放心地让工人继续后续操作。

    他又走向旁边的混凝土搅拌机。

    打开控制箱,查看电路连接情况。

    嘴里喃喃自语:“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引发大问题,绝不能马虎。”

    不远处,中方和英方的施工人员聚集在一起。

    李明达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开始进行施工技术培训。

    他通过投影仪,展示着复杂的施工图纸。

    那张图纸,投射在白色的幕布之上。

    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只见那图上线条如蛛网般纵横交错。

    密密麻麻的标注如同繁星点缀其中。

    让人眼花缭乱。

    李明达稳步走上前,他手中紧紧握着一根细长的指示棒。

    “请大家仔细看过来!”

    他洪亮的声音响起,打破了现场短暂的沉寂。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复合型桩基的施工要点。”

    随着他的话语声,指示棒轻轻一点。

    准确无误地落在了图纸上一个关键部位,“这里就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几个环节的衔接之处。”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

    环视了一圈台下专注聆听的工人们。

    接着说道:“首先,我们需要进行预钻孔作业。

    这个步骤至关重要。

    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的稳定性和质量。

    预钻孔的深度必须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偏差。”

    说着,他挥动起手中的指示棒,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刚劲有力的弧线。

    台下的工人们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上的图纸。

    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李明达的每一句话。

    他们时而微微点头表示理解,时而眉头紧蹙陷入沉思。

    不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手来提出疑问。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技术操作方面的细节。

    李明达面带微笑,深入浅出地给予了解答。

    紧接着,又有人询问有关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他同样不厌其烦地详细说明。

    随后还有人对材料配比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李明达依然从容不迫地一一回应。

    就这样,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

    从施工流程到质量把控,从人员调配到设备维护。

    几乎涵盖了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

    然而无论问题多么复杂刁钻。

    李明达始终保持着耐心和专业。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答案清晰明了地传达给每一位提问者。

    在这种热烈而有序的互动交流中,现场的学习氛围愈发浓厚起来。

    李明达时而在黑板上写下关键数据,粉笔末簌簌落下。

    时而走下讲台,拿起工具,亲自示范操作。

    在施工现场的另一边。

    赵长天陪同英方负责人检查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

    他们来到填海区域。

    只见海面上漂浮着几个大型的生态监测浮标。

    那浮标外壳漆成鲜艳的橙色,在湛蓝的海面上格外醒目。

    赵长天介绍道:“这些浮标可以实时监测海水的温度、盐度、含氧量以及水质的变化。

    数据会同步传输到岸上的监控中心。

    一旦有异常,我们会立即停止相关施工,采取补救措施。”

    他边说边蹲下身子。

    手指轻轻触摸浮标的缆绳,检查其牢固程度。

    英方负责人俯身查看浮标的构造。

    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看起来很专业!

    希望后续能持续发挥作用。”

    就在一切看似有条不紊地推进时,意外却突然降临。

    在桩基施工区域。

    一台正在作业的打桩机,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轰鸣。

    机身剧烈颤抖起来,操作工人惊慌失措,试图关停机器。

    可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却疯狂闪烁,毫无反应。

    周围的工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

    现场一片混乱。

    赵长天听到声响,心头一紧,但瞬间便冷静下来。

    他迅速拨开人群,冲向事发地。

    大声喊道:“大家别慌,保持冷静!”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定海神针。

    让慌乱的人群稍稍安定了些。

    来到打桩机旁,他先是观察了一下机器的整体状况。

    发现机身底部有浓烟冒出。

    他判断可能是发动机过热或者液压系统出现故障。

    他立即转身,对身后的李明达和张伟华喊道:“明达,去拿灭火器,以防万一。

    伟华,联系设备维修人员,让他们火速赶到现场!”

    两人领命而去,行动迅速。

    赵长天接着爬上打桩机的操作平台,试图手动关停发动机。

    他的动作敏捷而果断,全然不顾机器仍在颤抖。

    在狭小的操作空间里。

    他找到发动机的紧急制动按钮,用力按下!

    可发动机依旧轰鸣不止,浓烟愈发浓烈。

    他眯起眼睛,迅速排查故障原因。

    发现是一根液压油管破裂,导致液压油泄漏,引发了连锁反应。

    此时,李明达拿着灭火器冲了过来。

    赵长天接过灭火器。

    对准冒烟部位喷射。

    白色的干粉瞬间弥漫开来,有效地控制了火势蔓延。

    张伟华也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喊道:“维修人员马上就到,十分钟内赶到!”

    赵长天点点头,跳下操作平台。

    组织工人疏散到安全区域。

    同时安排人设置警示标识,防止其他人员误靠近。

    英方负责人也赶到现场。

    看到赵长天如此冷静高效地处理危机。

    不禁竖起大拇指:“赵先生,你真是临危不乱,太专业了!”

    赵长天微笑着回应:“谢谢你的夸奖!

    遇到突发情况,保持冷静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十分钟后,维修人员赶到。

    赵长天协助他们迅速更换了破裂的液压油管。

    对发动机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调试。

    在众人的努力下,打桩机终于恢复正常运转。

    工人重新回到岗位,施工继续进行。

    现场又恢复了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正当施工渐入佳境时。

    英方施工人员和中方施工人员,因施工顺序问题产生了激烈争执。

    英方认为应先进行地面硬化,再搭建临时建筑。

    这样能为后续大型设备进场提供便利。

    中方则依据多年经验和对整体工期的把控。

    坚持先搭建临时建筑,用于存放材料和工人休息,同时开展地面硬化。

    两边并行不悖,能节省时间。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施工现场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赵长天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往事发地。

    他赶到时,双方正脸红脖子粗地争论着,谁也不听谁的。

    赵长天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大家都先别吵了,听我说!”

    他的声音威严而不容置疑。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他身上。

    赵长天走到两方中间。

    先是安抚双方情绪:“大家都是为了项目好,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咱们心平气和地商量,肯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接着,他详细了解双方的理由和担忧。

    一边听一边点头,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听完后,他沉思片刻,开口道:“英方朋友提出先地面硬化的想法。

    确实能方便大型设备进场,这点我们认可。

    中方坚持并行作业,也是为了抢工期,减少时间成本,同样有道理。

    咱们能不能这样,把施工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先进行地面硬化,为设备进场做准备。

    另一部分同步搭建临时建筑,存放急需的材料和供工人休息。

    等地面硬化完成一部分后,设备陆续进场,我们再调整人员分配。

    加快剩余地面硬化和临时建筑搭建速度。

    这样既照顾了设备进场需求,又不耽误工期。

    大家觉得可行吗?”

    众人听了赵长天的方案,都陷入沉思。

    过了一会儿,英方负责人率先点头:“赵先生,你这个方案确实兼顾了双方需求,我看行。”

    中方施工人员也纷纷表示赞同:“还是赵总有办法,就这么办!”

    施工现场的紧张气氛瞬间消散。

    大家又干劲十足地投入到工作中。

    夕阳西下,余晖将整个施工现场染成橙红色。

    赵长天召集团队成员,进行今日现场工作的总结。

    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经验。

    为明日的工作积蓄力量。

    尽管疲惫,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们知道,这场与时间和困难的赛跑,才刚刚开始。

    而他们已做好了全力以赴的准备。

    李明达揉了揉酸痛的肩膀,说道:“今天这一出,真是吓了一跳。

    还好赵哥处理得及时,不然麻烦可大了。”

    张伟华也附和道:“是啊,赵哥的冷静和果断太关键了。

    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

    赵长天看着大家,眼神中满是欣慰与鼓励:“兄弟们,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遇到困难不可怕!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明天继续加油!”

    众人齐声应和,那声音在夕阳下回荡。

    充满了力量与决心。>>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致命打击:枪火游侠佣兵路七彩神莲道界天下从空间之力至诸天大秦:我爷爷是秦始皇穿越兽世:小雌性她生崽生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