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罪行,还给了自己和家人能过上好日子的机会,这样的恩德……
“我有个问题想问问你……”姜林的头凑的更近了。
“首领但说无妨!”申杉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你去过莱夷、淮夷、虎方,最远已经过了大江,去了吴、越,以你的判断,你觉得这些诸侯和方国,对我大唐国态度如何?”姜林终于问出了自己的问题来。
“以小的之判断,越是靠近商王之地的诸侯和方国,对我们这些大唐国的商队也越是容易接纳。原因有几个,第一,就是语言上虽然有些差异,但靠近商王之地的诸侯和方国的语言还算能听得懂,所以交流起来误会很少。第二,就是习俗、风俗上的差异也比较小,加之言语接近,所以很少会触碰到当地的禁忌。还有就是商王之威势……我们到了各处,当地人只要弄明白了大唐国乃是商王亲封的,且你是商王之婿,所以几乎都很热情。”
“但是距离较远的虎方和过了大江的吴、越之地,那情形就有些天壤之别了。言语几乎没有任何相通的,只能连说带比划。另外就是一些风俗习惯……让人颇为难受。比如有些部落里,只许吃水煮鸡蛋,但我们这些人做饭的时候,有想吃荷包蛋的,还有想吃炒鸡蛋的,他们当地人就会群起而攻之。后来费了老大的劲才弄明白,他们认为鸡蛋生的时候被打破,里面会有妖魔跑出来。”
“至于说到商王的威势,大江以南基本上就没听说过商王的名号。那再提你,更不好使了。不过有一样,就是咱们大唐国的精盐和高度酒,那绝对是到了哪里都好使。只要尝过我们的精盐和高度酒的,即便言语不通,对我们也是双手欢迎。说到这,首领,我想起一件事来,想请示你一番。”申杉说的津津有味,姜林听的频频点头。可见这申杉确实在这一行里颇有自己的见解。
听到最后,见申杉更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作为领导,姜林自然是很开心的。姜林一向推崇的便是要发挥部下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但说无妨!”
“就是莱夷、淮夷这两处挨着大海,他们那里其实也是产盐的。但是那海盐吧,你可能不知道,比故虞国之前产的盐还要难以下咽。但是呢,我们每次南行,所带的东西毕竟有限,很快就会消耗殆尽。然后又要返回大唐国休整,整顿物资,再出发。如此时间都耗费在了路上。”
“我是想说,我们能不能派几名懂得精盐技术的人去莱夷、淮夷那里,在当地直接建立盐厂,加工当地产的粗盐。这一入一出,就是不小的利润,而且还省却了路上耗费的时间。尤其是,精盐打的是咱们大唐国的旗号,如此还扩大了咱们大唐国在当地的影响。”
“另外,靠近大江的地方,那里的稻谷每年要收获两季,产出极其丰厚。我在想若是将那里的稻谷收起来,然后在当地加工制造高度酒,再就地贩卖,是不是也是可行的?”申杉显然已经对这些问题思考了许久。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