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 第1380章 曾国藩再度跳水引发历朝皇帝嘲笑,杨秀清改弦易辙

第1380章 曾国藩再度跳水引发历朝皇帝嘲笑,杨秀清改弦易辙

    弘历是最不愿意相信能输的。


    这可是水战啊!


    湘军的水师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碾压太平军。


    战船对渔船,相当于正规军对战一群揭竿而起的农民。


    怎么可能会输呢?


    应该是毫无悬念的大胜才对!


    老康熙坐在皇位上,一脸无奈表情。


    石达开烧的哪里是湘军的战船。


    是整个大清的颜面啊!


    大清的颜面都被石达开好像烧纸钱一样烧得干干净净,全特么送给康熙这些老祖宗了。


    胤禛摇了摇头,叹息一声。


    “曾国藩是真的不会打仗!”


    这句话得到了所有人的共鸣。


    岳钟琪沉声道:


    “湘军将来最好的方式还是让曾国藩退居二线,就塔齐布、彭玉麟、罗泽南这些人领兵即可。”


    策零嘿了一声,道:


    “太离谱了,这种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的仗都能打输。”


    策零这辈子都没打过水战。


    但并不妨碍他一眼就看穿其中的关键。


    曾国藩轻敌冒进,被首尾分割,是导致湘军失败的最大原因。


    康熙有些哭笑不得。


    “曾国藩一手建立起湘军,但却是湘军每次失败的罪魁祸首。”


    “唉,这种怪事,简直让朕都看不懂了。”


    群臣闻言也是哑然。


    别说是康熙看不懂。


    又有谁能想到呢?


    少年天才曾国藩。


    不胜战神曾国藩。


    两个都是曾国藩。


    就很离谱!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九江城外。


    曾国藩垂头丧气,坐在船上一句话也不说。


    面前放的几道菜肴早就已经冷却,却没有动过一筷子。


    曾国荃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大哥,不管怎么样,得吃饭啊。”


    曾国荃这些天也是相当紧张。


    生怕自家大哥一个想不开就又跳水了。


    为此,曾国荃和曾国葆两个弟弟日夜轮班陪护自家大哥,一个小时都不敢放松。


    好在时间已经过去两天。


    正常来说,当场不跳水,往后应该也不会跳水了。


    曾国藩摇了摇头。


    “没心思吃饭。”


    “彭玉麟和塔齐布呢?”


    曾国荃忙道:


    “彭玉麟带着剩余的船只回武昌造船厂了,塔齐布上岸去九江那边和罗泽南商量接下来的攻城。”


    曾国藩哦了一声,站了起来。


    “上岸吧。”


    走出舱门,曾国荃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天空。


    时已入夜,伸手不见五指。


    甲板处的火把散发昏黄光芒,努力对抗着无处不在的黑暗。


    九江城外。


    罗泽南神色凝重,对塔齐布开口道:


    “湖口失败,咱们已经没办法断绝九江粮道。”


    “继续在这里攻城也是于事无补,还是先撤围回田家镇吧。”


    九江这边,虽然还有一部分湘军的完整水师。


    但仅仅从“九江”这个名字,就能知道这里的水道数量多得惊人。


    湘军的水师压根没办法阻止太平军利用灵活机动的小船,对九江城源源不断地运送补给。


    而且湘军也没办法轻易分散。


    真正能应对太平军小船的子母舢板船,绝大部分都被曾国藩在鄱阳湖送完了。


    无论快蟹还是长龙,在江面上激战属于碾压,可用来封堵运输粮草的太平军小船,那就纯纯是大炮打蚊子了。


    塔齐布想了想,道:


    “我是没意见,就怕曾大人不同意啊。”


    塔齐布是个勇将不假,但同时也爱兵如子。


    让士兵们继续消耗,不是塔齐布想看到的场面。


    曾国藩的声音突然响起。


    “不行,九江必须要打!”


    说话间,曾国藩走入帅帐。


    他神情憔悴,但双目中闪动着复仇的火焰。


    “不打下九江,杀了林启荣,难消我心头之恨!”


    罗泽南、塔齐布:“……”


    论官职,从一品的塔齐布才是最大的。


    论指挥打仗,罗泽南的能力也要胜于曾国藩。


    但在面对曾国藩的坚持时,两人还真就没什么好的立场来反驳。


    归根结底,湘军还是曾国藩的湘军!


    就在罗泽南想着要不要找曾国藩的亲家郭松焘来劝说一下的时候,惊变突生。


    外面一下子传来了极为嘈杂的声音。


    枪炮声,喊杀声,兵器相交的声音。


    初听时还颇为遥远。


    但过了一会,明显就清晰很多。


    三人脸色同时变了,都站了起来。


    “我去看看!”塔齐布一下子就从帐篷中消失。


    曾国藩和罗泽南刚刚从帅帐中走出,迎面而来的李续宾表情惊慌。


    “不好了两位大人,长毛贼突然登陆,正在袭营!”


    曾国藩表情顿时凝固。


    镜头一转,来到九江城外的码头上。


    无数小船密密麻麻地靠岸,太平军的士兵们手握武器迅速登陆。


    罗大纲意气风发,在亲卫们的簇拥下登岸。


    九江城门打开,林启荣带着一队亲卫策马而出。


    两名太平天国的老将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


    罗大纲抢先开口:


    “翼王说了,今夜就要彻底给九江解围。”


    林启荣重重点头,沉声道:


    “干!”


    这一夜,罗大纲趁着湖口大捷的余威,星夜西进,对九江城外的湘军大营发动突袭。


    林启荣也带着九江城内坚守多日的太平军出城,和罗大纲部一起夹击湘军。


    这里的湘军陆师主力在听说了湖口大败的消息后本就人心惶惶。


    被太平军突然上来敲了一闷棍,更是阵脚大乱。


    众多太平军杀入湘军大营中,乱砍乱杀。


    许多湘军无力反抗,倒在了血泊中。


    塔齐布亲自领兵上阵,率领两百多骑兵左冲右突,到处迎击太平军。


    一支支太平军被塔齐布击溃,但更多的太平军随即出现。


    整个九江城外湘军大营的防线已经彻底崩溃了。


    塔齐布就好像是在修补一座即将溃堤的大坝。


    到处堵漏,但漏水的地方反而越来越多!


    眼看塔齐布就要被汹涌而至的太平军包围,李续宾领兵及时杀到。


    两名湘军勇将并力进取,在一番苦战后总算是勉强击退了面前的太平军。


    李续宾一把拉住还打算继续往前的塔齐布。


    “提督大人,我师父(罗泽南)让我过来告诉你,马上撤退!”


    塔齐布双目通红,看着面前不断熊熊燃烧的诸多营帐,怒声道:


    “我不想撤退!”


    李续宾心中何尝又不是怒火万丈?


    他苦涩一笑,道:


    “提督大人,再不走,咱们就只能白死在这里了。”


    “走吧!”


    塔齐布一咬牙,和李续宾一起退入营地之外的黑夜中。


    天色依旧还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但九江城外的湘军大营却是火光冲天,照亮天际。


    无数湘军在火光中哀嚎、惨叫、跪地投降。


    曾国藩是被两个弟弟曾国荃和曾国葆强行架上马车离开的。


    “我不走!”


    “本官是九江城外的最高统帅!”


    “本官死也要死在九江朝廷兵马的营帐中!”


    曾国藩拼命挣扎,官帽都掉在地上。


    曾国荃赶忙回来捡起官帽,惊慌失措地和曾国藩一起登上马车离开。


    过不多时,一队太平军士兵冲入了曾国藩的帅帐。


    环目四顾,桌子、书架上摆放着诸多湘军和朝廷来往的文书,不少还是曾国藩的亲笔书信。


    在一张特地摆放的供桌上,还供奉着咸丰皇帝御赐给曾国藩的黄马褂。


    一名太平军的士兵拉开桌子抽屉,惊喜地叫了起来。


    “印,有官印!”


    众人闹闹哄哄,将官印砰一下盖在某张白纸上。


    通红的大印内容旋即浮现出来。


    【大清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


    一名识字的太平军士兵眯着眼睛辨认了一番,露出惊喜的笑容。


    “这是鞑子主将曾国藩的书房。”


    “咱们赚大了,哈哈哈!”


    【曾国藩仓促间仅以身免,大量文书、资料、物件乃至官印都落入了太平军手中。】


    石达开在众人簇拥下,登上了九江城的城头。


    林启荣浑身颤抖,跪在石达开面前。


    “多谢翼王拯救九江!”


    石达开哈哈大笑,亲自扶起了林启荣。


    “老林,接下来九江就不是前线,而是后方了。”


    “西征即将再度开启,你要继续坐镇九江,给本王做好最坚实的后盾!”


    林启荣重重点头,大声道:


    “遵命!”


    石达开安抚完林启荣,转头看着城外火光冲天的湘军大营。


    二十五岁的翼王嘴角,无法遏制地出现笑容。


    “曾国藩、塔齐布、罗泽南、彭玉麟……”


    “呵呵,所谓威震天下的湘军名将,也不过如此嘛!”


    石达开当然有理由自豪。


    他带着一堆民船改装而来的垃圾小船,凭借着自己无双计谋,击溃了当代大清最强悍的水师。


    他利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原则,在击溃了湘军水师后又马上把湘军陆师打得大败而逃。


    从湘潭到田家镇,一路横行无忌,大捷连连的湘军。


    在碰到了石达开后,不但终结了一直以来的胜利,还吃到了自湘军创建以来最大的败仗!


    【湖口、九江之战,在史书上合称“湖口大捷”。】


    【二十五岁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凭借着出众的智计,粉碎了湘军对太平天国江西控制区的进攻。】


    【湘军在此战中损失近半水师,陆军力量同样伤亡惨重。】


    【曾国藩、塔齐布、彭玉麟、罗泽南、李续宾……这些后世史书闻名的湘军名将加起来都不是二十五岁石达开的对手。】


    【翼王石达开,的确是太平天国之中最为出色的天才统帅。】


    【横行了半个南中国的湘军一战被石达开几乎打垮,接下来只能转入守势,被迫进行休整蛰伏。】


    【太平天国和清廷之间的争霸局面因此而再度逆转,原本一路急转直下面临亡国危机的太平天国,在石达开的大胜下又一次喘过气来。】


    【双方之间的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


    镜头的最后,是曾国藩站在船舷边上,面如死灰。


    【汉高祖刘邦:来了?】


    【汉武帝刘彻:多半要来。】


    【宋太祖赵匡胤:这就来了?】


    【秦始皇嬴政:该来的总要来。】


    下一秒钟,曾国藩大叫一声,翻过甲板,跃入水中。


    噗通一声,曾国藩的身影消失在水里,溅起一阵水花。


    【唐太宗李世民:……还真来了。】


    【周太祖武则天:呵呵,这都能来,真是个废物!】


    【明太祖朱元璋:这是从云端坠入深渊,曾国藩的心志还是不够坚韧啊。】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在巨大失败的刺激下,曾国藩又一次选择了投水自杀。】


    好在曾国藩的部下们已经很了解这位长官的尿性了。


    章寿麟一直就在后面的一艘船上紧跟着曾国藩,看到曾国藩跳水之后,立刻让人施救。


    落汤鸡曾国藩双目无神,坐在章寿麟的甲板上,一张嘴,吐出一口浑浊的水。


    他就这么呆呆地坐着,任何人和他说话都没有反应。


    【湖口之败,是曾国藩人生之中第二次沉重打击。】


    【这位从政转军的大清官员将会深刻地意识到,很多时候,努力在天赋面前不值一提。】


    【他的人生,将会转向何方呢?】


    天京城,东王府。


    “湖口大捷,九江解围……”


    杨秀清放下手中来自石达开的奏折,表情非常复杂。


    一方面,石达开大胜湘军,的确解了杨秀清的燃眉之急。


    在北伐和西征接连失败后,太平天国内部对杨秀清的质疑声不断高涨。


    这也迫使杨秀清不得不一次次强行“天父上帝附体”,压制那些反对派。


    若非还有这张神权的王牌在,杨秀清的东王之位早就坐不稳了。


    石达开虽然和杨秀清几乎闹翻,但作为太平天国军事总指挥的杨秀清还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分润到湖口大捷的功劳,稳固摇摇欲坠的地位。


    另外一方面,这也让杨秀清警醒。


    伴随着湖口大捷,被洪秀全、杨秀清默契联手压制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翼王石达开再度崛起。


    一旦石达开继续攻城略地下去,便将凭借着一场场胜利成为太平天国新的一极。


    而洪秀全由于几乎要被杨秀清架空,如今的态度自然也完全转变,对石达开鼎力支持。


    杨秀清已经没办法在法理上用东王的身份来强压有天王支持的石达开了。


    那他就只能转变思路。


    杨秀清沉吟良久,做出批示。


    “翼王主理江西,择机攻克南昌。”


    “韦俊领兵西进,收复武昌等地。若机会合适,可继续南下长沙。”


    事已至此,杨秀清自知无法再勒令石达开回到安庆或者天京。


    那就只能退一步,让如今对杨秀清言听计从的韦昌辉之亲弟韦俊去进攻武昌,拿下这份更大的功劳。


    南昌虽然距离九江更近,但南昌方面的清军兵力还是很多的。


    让石达开去啃南昌这块硬骨头,打不下来的可能性居多,也就压制住了石达开。


    就算打下来了,石达开也会伤筋动骨,同样可以有效防止石达开在短时间内飞速做大。


    当然,单单限制石达开还是不够的。


    以石达开的本事,这种最多也就暂时拖延一下,治标不治本。


    真正能一锤定音的方式,还得杨秀清自己获得更大的战功。


    杨秀清将目光移到地图上,分别锁定了两个地方。


    位于扬州城外的清军江北大营,还有天京城外的清军江南大营。


    “是时候拔掉这两个钉子了……”


    这位太平天国的东王此刻双目中精光闪烁。


    石达开的胜利,同样也燃起了杨秀清争强好胜之心!


    圆明园。


    咸丰皇帝脚步轻快地走着,回味着昨天和懿嫔慈禧的颠鸾倒凤。


    “希望懿嫔这回能争点气,给朕生个龙子。”


    已经继位五年了,咸丰依旧还没有儿子。


    虽说咸丰现在只有二十五岁,这方面也不着急。


    但从拥有第一个女人开始,至今也有十年时间。


    一个儿子都没有,朝堂上也不免议论纷纷。


    本来咸丰就矮、满脸麻子、还是个瘸子,现在多一个没儿子,这感觉是相当不好受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回味中带着几分压力的咸丰刚走进书房坐下,刚来的消息直接让他压力顶格拉满。


    穆萌、肃顺、祁寯藻几名军机大臣面面相觑,居然都不敢率先说话。


    咸丰顿时察觉到有些不对劲。


    “有事发生了?”


    而且还得是坏事。


    若是好事,这些个军机大臣早就抢着禀报喜讯,哪里会这么谦让?


    祁寯藻毕竟是首席军机大臣,闻言苦笑一声,干巴巴地开口道:


    “皇上,曾国藩所部在湖口败北,塔齐布、罗泽南也被迫撤离九江。”


    咸丰皇帝:“!!!”


    他一把抢过祁寯藻手中的奏折,仔细阅读了一番。


    看着奏折上禀报的情况,咸丰皇帝的脸色顿时阴沉。


    “这个曾国藩,怎么如此冒进!”


    奏折上的数字明显已经被润色修饰过了,但上面的伤亡数字依旧让咸丰无法接受。


    更让咸丰生气的点是,全天下都知道大清只有湘军能和太平军掰一掰手腕子。


    现在湘军居然也惨败给了太平军。


    那大清还能指望谁?


    书房中,君臣相顾无言。


    片刻后,咸丰余怒未消地开口:


    “曾国藩罪责难逃,着官降三级,仍旧领湘勇作战,戴罪立功!”


    至于湘军之中官职比曾国藩还要更高,理论上是大清湘军头号官员的湖南提督塔齐布,咸丰只字不提。


    那可是咱大清八旗自己人!


    让曾国藩这个汉人奴才背锅就完事了。


    诸多军机大臣也是颇有默契,连连点头。


    “奴才领命!”


    【九江失败后,西征军兵分两路。】


    【北王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奉命从九江出发,再度逆流而上前往武昌。】


    这是太平军第三次进攻武昌了。


    由于湘军战败导致水师回撤,从九江到武昌的这一段水路完全敞开。


    韦俊以副将罗大纲为先锋,一路收复了田家镇、蕲州、黄州,直抵汉口。


    汉口在后世被誉为“武汉三镇”,但此刻却仅仅是一座临近汉阳、对望武昌的小码头镇子。


    在占领了汉口之后,汉阳也不战而下。


    此时天京方面传来东王杨秀清的命令,让罗大纲回归天京。


    这是杨秀清为了接下来击破江南、江北大营做的准备工作之一。


    韦俊虽然失去了副将,但他毕竟已经两次攻克武昌(第二次还是主帅),对这座湖北省会那是相当熟悉,一点不慌。


    在明确知道武昌城中只有两千守军的情况下,韦俊依旧稳扎稳打。


    他派一万兵马包围住武昌,然后分兵进攻周围的咸宁、通城等地。


    在将武昌四周的几座大小城池全部夺取之后,韦俊才将麾下三万兵力聚拢起来,包围了武昌城。


    这下子,武昌城内的湖北巡抚陶恩培就傻眼了。


    “他娘的,杨霈和胡林翼这两个王八蛋,怎么还不来!”


    “老子都让人送了多少封信了,他们就是装死看不到!?”


    湖北境内此时有三支兵马。


    第一支就是湖广总督杨霈。


    但杨霈之前在田家镇那边被陈玉成暴打了一通之后,压根就不敢和太平军对抗。


    得知湘军大败的消息后,杨霈就更不敢和太平军作战,直接带着麾下一万多清军跑到北边几百里之外的襄阳府去了。


    反正湖广总督的职责是守卫湖南、湖北两省,又没说要特地守住哪个地方!


    但巡抚不一样,巡抚是本省最高长官,守不住省会就是个死。


    第二支兵马,是湖北按察使胡林翼。


    按理说,作为按察使应该去管法律、官纪之类的事情。


    但胡林翼身份特殊,本身就是湘军大管家。


    所以清廷也就特事特办,让胡林翼以湖北按察使的身份在湖北境内征集一支兵马,加入湘军之中继续作战。


    说起来胡林翼的运气也好。


    他的兵马刚刚组织完毕,一路抵达离九江还有几十里的地方时,九江城外的湘军就被石达开一波突袭打崩了。


    紧接着太平军就开始三度西征。


    清廷自然也就急召作为湖北按察使的胡林翼回防湖北。


    没了水师的胡林翼,只能绕陆路,慢悠悠地朝着湖北返回。


    武昌府,通山县。


    胡林翼坐在充当临时行署的县衙中,不紧不慢地展开了陶恩培的求救信。


    看完这封信之后,胡林翼幸灾乐祸地笑了。


    “这个陶恩培,怎么有脸让本官去救他?”


    出任湖北巡抚之前,陶恩培的官职是湖南按察使。


    当时曾国藩在长沙创办湘军,就是被陶恩培联合长沙城内大小官员共同排挤曾国藩,最终迫使曾国藩出走衡阳。


    就算是躲到衡阳了,陶恩培时不时还要想办法恶心一下曾国藩和湘军。


    湘军最开始打仗接连失败,也是陶恩培第一个跳出来,在长沙城内当面诘问曾国藩。


    曾国藩收复武昌,原本应该出任湖北巡抚,最后这个官职又被陶恩培抢走了。


    曾国藩和陶恩培,就是最最标准的政敌关系,有你没我这种。


    现在,陶恩培居然来和湘军后勤大管家胡林翼求救?


    笑死个人了!


    弘历是最不愿意相信能输的。


    这可是水战啊!


    湘军的水师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碾压太平军。


    战船对渔船,相当于正规军对战一群揭竿而起的农民。


    怎么可能会输呢?


    应该是毫无悬念的大胜才对!


    老康熙坐在皇位上,一脸无奈表情。


    石达开烧的哪里是湘军的战船。


    是整个大清的颜面啊!


    大清的颜面都被石达开好像烧纸钱一样烧得干干净净,全特么送给康熙这些老祖宗了。


    胤禛摇了摇头,叹息一声。


    “曾国藩是真的不会打仗!”


    这句话得到了所有人的共鸣。


    岳钟琪沉声道:


    “湘军将来最好的方式还是让曾国藩退居二线,就塔齐布、彭玉麟、罗泽南这些人领兵即可。”


    策零嘿了一声,道:


    “太离谱了,这种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的仗都能打输。”


    策零这辈子都没打过水战。


    但并不妨碍他一眼就看穿其中的关键。


    曾国藩轻敌冒进,被首尾分割,是导致湘军失败的最大原因。


    康熙有些哭笑不得。


    “曾国藩一手建立起湘军,但却是湘军每次失败的罪魁祸首。”


    “唉,这种怪事,简直让朕都看不懂了。”


    群臣闻言也是哑然。


    别说是康熙看不懂。


    又有谁能想到呢?


    少年天才曾国藩。


    不胜战神曾国藩。


    两个都是曾国藩。


    就很离谱!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九江城外。


    曾国藩垂头丧气,坐在船上一句话也不说。


    面前放的几道菜肴早就已经冷却,却没有动过一筷子。


    曾国荃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大哥,不管怎么样,得吃饭啊。”


    曾国荃这些天也是相当紧张。


    生怕自家大哥一个想不开就又跳水了。


    为此,曾国荃和曾国葆两个弟弟日夜轮班陪护自家大哥,一个小时都不敢放松。


    好在时间已经过去两天。


    正常来说,当场不跳水,往后应该也不会跳水了。


    曾国藩摇了摇头。


    “没心思吃饭。”


    “彭玉麟和塔齐布呢?”


    曾国荃忙道:


    “彭玉麟带着剩余的船只回武昌造船厂了,塔齐布上岸去九江那边和罗泽南商量接下来的攻城。”


    曾国藩哦了一声,站了起来。


    “上岸吧。”


    走出舱门,曾国荃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天空。


    时已入夜,伸手不见五指。


    甲板处的火把散发昏黄光芒,努力对抗着无处不在的黑暗。


    九江城外。


    罗泽南神色凝重,对塔齐布开口道:


    “湖口失败,咱们已经没办法断绝九江粮道。”


    “继续在这里攻城也是于事无补,还是先撤围回田家镇吧。”


    九江这边,虽然还有一部分湘军的完整水师。


    但仅仅从“九江”这个名字,就能知道这里的水道数量多得惊人。


    湘军的水师压根没办法阻止太平军利用灵活机动的小船,对九江城源源不断地运送补给。


    而且湘军也没办法轻易分散。


    真正能应对太平军小船的子母舢板船,绝大部分都被曾国藩在鄱阳湖送完了。


    无论快蟹还是长龙,在江面上激战属于碾压,可用来封堵运输粮草的太平军小船,那就纯纯是大炮打蚊子了。


    塔齐布想了想,道:


    “我是没意见,就怕曾大人不同意啊。”


    塔齐布是个勇将不假,但同时也爱兵如子。


    让士兵们继续消耗,不是塔齐布想看到的场面。


    曾国藩的声音突然响起。


    “不行,九江必须要打!”


    说话间,曾国藩走入帅帐。


    他神情憔悴,但双目中闪动着复仇的火焰。


    “不打下九江,杀了林启荣,难消我心头之恨!”


    罗泽南、塔齐布:“……”


    论官职,从一品的塔齐布才是最大的。


    论指挥打仗,罗泽南的能力也要胜于曾国藩。


    但在面对曾国藩的坚持时,两人还真就没什么好的立场来反驳。


    归根结底,湘军还是曾国藩的湘军!


    就在罗泽南想着要不要找曾国藩的亲家郭松焘来劝说一下的时候,惊变突生。


    外面一下子传来了极为嘈杂的声音。


    枪炮声,喊杀声,兵器相交的声音。


    初听时还颇为遥远。


    但过了一会,明显就清晰很多。


    三人脸色同时变了,都站了起来。


    “我去看看!”塔齐布一下子就从帐篷中消失。


    曾国藩和罗泽南刚刚从帅帐中走出,迎面而来的李续宾表情惊慌。


    “不好了两位大人,长毛贼突然登陆,正在袭营!”


    曾国藩表情顿时凝固。


    镜头一转,来到九江城外的码头上。


    无数小船密密麻麻地靠岸,太平军的士兵们手握武器迅速登陆。


    罗大纲意气风发,在亲卫们的簇拥下登岸。


    九江城门打开,林启荣带着一队亲卫策马而出。


    两名太平天国的老将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


    罗大纲抢先开口:


    “翼王说了,今夜就要彻底给九江解围。”


    林启荣重重点头,沉声道:


    “干!”


    这一夜,罗大纲趁着湖口大捷的余威,星夜西进,对九江城外的湘军大营发动突袭。


    林启荣也带着九江城内坚守多日的太平军出城,和罗大纲部一起夹击湘军。


    这里的湘军陆师主力在听说了湖口大败的消息后本就人心惶惶。


    被太平军突然上来敲了一闷棍,更是阵脚大乱。


    众多太平军杀入湘军大营中,乱砍乱杀。


    许多湘军无力反抗,倒在了血泊中。


    塔齐布亲自领兵上阵,率领两百多骑兵左冲右突,到处迎击太平军。


    一支支太平军被塔齐布击溃,但更多的太平军随即出现。


    整个九江城外湘军大营的防线已经彻底崩溃了。


    塔齐布就好像是在修补一座即将溃堤的大坝。


    到处堵漏,但漏水的地方反而越来越多!


    眼看塔齐布就要被汹涌而至的太平军包围,李续宾领兵及时杀到。


    两名湘军勇将并力进取,在一番苦战后总算是勉强击退了面前的太平军。


    李续宾一把拉住还打算继续往前的塔齐布。


    “提督大人,我师父(罗泽南)让我过来告诉你,马上撤退!”


    塔齐布双目通红,看着面前不断熊熊燃烧的诸多营帐,怒声道:


    “我不想撤退!”


    李续宾心中何尝又不是怒火万丈?


    他苦涩一笑,道:


    “提督大人,再不走,咱们就只能白死在这里了。”


    “走吧!”


    塔齐布一咬牙,和李续宾一起退入营地之外的黑夜中。


    天色依旧还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但九江城外的湘军大营却是火光冲天,照亮天际。


    无数湘军在火光中哀嚎、惨叫、跪地投降。


    曾国藩是被两个弟弟曾国荃和曾国葆强行架上马车离开的。


    “我不走!”


    “本官是九江城外的最高统帅!”


    “本官死也要死在九江朝廷兵马的营帐中!”


    曾国藩拼命挣扎,官帽都掉在地上。


    曾国荃赶忙回来捡起官帽,惊慌失措地和曾国藩一起登上马车离开。


    过不多时,一队太平军士兵冲入了曾国藩的帅帐。


    环目四顾,桌子、书架上摆放着诸多湘军和朝廷来往的文书,不少还是曾国藩的亲笔书信。


    在一张特地摆放的供桌上,还供奉着咸丰皇帝御赐给曾国藩的黄马褂。


    一名太平军的士兵拉开桌子抽屉,惊喜地叫了起来。


    “印,有官印!”


    众人闹闹哄哄,将官印砰一下盖在某张白纸上。


    通红的大印内容旋即浮现出来。


    【大清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


    一名识字的太平军士兵眯着眼睛辨认了一番,露出惊喜的笑容。


    “这是鞑子主将曾国藩的书房。”


    “咱们赚大了,哈哈哈!”


    【曾国藩仓促间仅以身免,大量文书、资料、物件乃至官印都落入了太平军手中。】


    石达开在众人簇拥下,登上了九江城的城头。


    林启荣浑身颤抖,跪在石达开面前。


    “多谢翼王拯救九江!”


    石达开哈哈大笑,亲自扶起了林启荣。


    “老林,接下来九江就不是前线,而是后方了。”


    “西征即将再度开启,你要继续坐镇九江,给本王做好最坚实的后盾!”


    林启荣重重点头,大声道:


    “遵命!”


    石达开安抚完林启荣,转头看着城外火光冲天的湘军大营。


    二十五岁的翼王嘴角,无法遏制地出现笑容。


    “曾国藩、塔齐布、罗泽南、彭玉麟……”


    “呵呵,所谓威震天下的湘军名将,也不过如此嘛!”


    石达开当然有理由自豪。


    他带着一堆民船改装而来的垃圾小船,凭借着自己无双计谋,击溃了当代大清最强悍的水师。


    他利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原则,在击溃了湘军水师后又马上把湘军陆师打得大败而逃。


    从湘潭到田家镇,一路横行无忌,大捷连连的湘军。


    在碰到了石达开后,不但终结了一直以来的胜利,还吃到了自湘军创建以来最大的败仗!


    【湖口、九江之战,在史书上合称“湖口大捷”。】


    【二十五岁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凭借着出众的智计,粉碎了湘军对太平天国江西控制区的进攻。】


    【湘军在此战中损失近半水师,陆军力量同样伤亡惨重。】


    【曾国藩、塔齐布、彭玉麟、罗泽南、李续宾……这些后世史书闻名的湘军名将加起来都不是二十五岁石达开的对手。】


    【翼王石达开,的确是太平天国之中最为出色的天才统帅。】


    【横行了半个南中国的湘军一战被石达开几乎打垮,接下来只能转入守势,被迫进行休整蛰伏。】


    【太平天国和清廷之间的争霸局面因此而再度逆转,原本一路急转直下面临亡国危机的太平天国,在石达开的大胜下又一次喘过气来。】


    【双方之间的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


    镜头的最后,是曾国藩站在船舷边上,面如死灰。


    【汉高祖刘邦:来了?】


    【汉武帝刘彻:多半要来。】


    【宋太祖赵匡胤:这就来了?】


    【秦始皇嬴政:该来的总要来。】


    下一秒钟,曾国藩大叫一声,翻过甲板,跃入水中。


    噗通一声,曾国藩的身影消失在水里,溅起一阵水花。


    【唐太宗李世民:……还真来了。】


    【周太祖武则天:呵呵,这都能来,真是个废物!】


    【明太祖朱元璋:这是从云端坠入深渊,曾国藩的心志还是不够坚韧啊。】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在巨大失败的刺激下,曾国藩又一次选择了投水自杀。】


    好在曾国藩的部下们已经很了解这位长官的尿性了。


    章寿麟一直就在后面的一艘船上紧跟着曾国藩,看到曾国藩跳水之后,立刻让人施救。


    落汤鸡曾国藩双目无神,坐在章寿麟的甲板上,一张嘴,吐出一口浑浊的水。


    他就这么呆呆地坐着,任何人和他说话都没有反应。


    【湖口之败,是曾国藩人生之中第二次沉重打击。】


    【这位从政转军的大清官员将会深刻地意识到,很多时候,努力在天赋面前不值一提。】


    【他的人生,将会转向何方呢?】


    天京城,东王府。


    “湖口大捷,九江解围……”


    杨秀清放下手中来自石达开的奏折,表情非常复杂。


    一方面,石达开大胜湘军,的确解了杨秀清的燃眉之急。


    在北伐和西征接连失败后,太平天国内部对杨秀清的质疑声不断高涨。


    这也迫使杨秀清不得不一次次强行“天父上帝附体”,压制那些反对派。


    若非还有这张神权的王牌在,杨秀清的东王之位早就坐不稳了。


    石达开虽然和杨秀清几乎闹翻,但作为太平天国军事总指挥的杨秀清还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分润到湖口大捷的功劳,稳固摇摇欲坠的地位。


    另外一方面,这也让杨秀清警醒。


    伴随着湖口大捷,被洪秀全、杨秀清默契联手压制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翼王石达开再度崛起。


    一旦石达开继续攻城略地下去,便将凭借着一场场胜利成为太平天国新的一极。


    而洪秀全由于几乎要被杨秀清架空,如今的态度自然也完全转变,对石达开鼎力支持。


    杨秀清已经没办法在法理上用东王的身份来强压有天王支持的石达开了。


    那他就只能转变思路。


    杨秀清沉吟良久,做出批示。


    “翼王主理江西,择机攻克南昌。”


    “韦俊领兵西进,收复武昌等地。若机会合适,可继续南下长沙。”


    事已至此,杨秀清自知无法再勒令石达开回到安庆或者天京。


    那就只能退一步,让如今对杨秀清言听计从的韦昌辉之亲弟韦俊去进攻武昌,拿下这份更大的功劳。


    南昌虽然距离九江更近,但南昌方面的清军兵力还是很多的。


    让石达开去啃南昌这块硬骨头,打不下来的可能性居多,也就压制住了石达开。


    就算打下来了,石达开也会伤筋动骨,同样可以有效防止石达开在短时间内飞速做大。


    当然,单单限制石达开还是不够的。


    以石达开的本事,这种最多也就暂时拖延一下,治标不治本。


    真正能一锤定音的方式,还得杨秀清自己获得更大的战功。


    杨秀清将目光移到地图上,分别锁定了两个地方。


    位于扬州城外的清军江北大营,还有天京城外的清军江南大营。


    “是时候拔掉这两个钉子了……”


    这位太平天国的东王此刻双目中精光闪烁。


    石达开的胜利,同样也燃起了杨秀清争强好胜之心!


    圆明园。


    咸丰皇帝脚步轻快地走着,回味着昨天和懿嫔慈禧的颠鸾倒凤。


    “希望懿嫔这回能争点气,给朕生个龙子。”


    已经继位五年了,咸丰依旧还没有儿子。


    虽说咸丰现在只有二十五岁,这方面也不着急。


    但从拥有第一个女人开始,至今也有十年时间。


    一个儿子都没有,朝堂上也不免议论纷纷。


    本来咸丰就矮、满脸麻子、还是个瘸子,现在多一个没儿子,这感觉是相当不好受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回味中带着几分压力的咸丰刚走进书房坐下,刚来的消息直接让他压力顶格拉满。


    穆萌、肃顺、祁寯藻几名军机大臣面面相觑,居然都不敢率先说话。


    咸丰顿时察觉到有些不对劲。


    “有事发生了?”


    而且还得是坏事。


    若是好事,这些个军机大臣早就抢着禀报喜讯,哪里会这么谦让?


    祁寯藻毕竟是首席军机大臣,闻言苦笑一声,干巴巴地开口道:


    “皇上,曾国藩所部在湖口败北,塔齐布、罗泽南也被迫撤离九江。”


    咸丰皇帝:“!!!”


    他一把抢过祁寯藻手中的奏折,仔细阅读了一番。


    看着奏折上禀报的情况,咸丰皇帝的脸色顿时阴沉。


    “这个曾国藩,怎么如此冒进!”


    奏折上的数字明显已经被润色修饰过了,但上面的伤亡数字依旧让咸丰无法接受。


    更让咸丰生气的点是,全天下都知道大清只有湘军能和太平军掰一掰手腕子。


    现在湘军居然也惨败给了太平军。


    那大清还能指望谁?


    书房中,君臣相顾无言。


    片刻后,咸丰余怒未消地开口:


    “曾国藩罪责难逃,着官降三级,仍旧领湘勇作战,戴罪立功!”


    至于湘军之中官职比曾国藩还要更高,理论上是大清湘军头号官员的湖南提督塔齐布,咸丰只字不提。


    那可是咱大清八旗自己人!


    让曾国藩这个汉人奴才背锅就完事了。


    诸多军机大臣也是颇有默契,连连点头。


    “奴才领命!”


    【九江失败后,西征军兵分两路。】


    【北王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奉命从九江出发,再度逆流而上前往武昌。】


    这是太平军第三次进攻武昌了。


    由于湘军战败导致水师回撤,从九江到武昌的这一段水路完全敞开。


    韦俊以副将罗大纲为先锋,一路收复了田家镇、蕲州、黄州,直抵汉口。


    汉口在后世被誉为“武汉三镇”,但此刻却仅仅是一座临近汉阳、对望武昌的小码头镇子。


    在占领了汉口之后,汉阳也不战而下。


    此时天京方面传来东王杨秀清的命令,让罗大纲回归天京。


    这是杨秀清为了接下来击破江南、江北大营做的准备工作之一。


    韦俊虽然失去了副将,但他毕竟已经两次攻克武昌(第二次还是主帅),对这座湖北省会那是相当熟悉,一点不慌。


    在明确知道武昌城中只有两千守军的情况下,韦俊依旧稳扎稳打。


    他派一万兵马包围住武昌,然后分兵进攻周围的咸宁、通城等地。


    在将武昌四周的几座大小城池全部夺取之后,韦俊才将麾下三万兵力聚拢起来,包围了武昌城。


    这下子,武昌城内的湖北巡抚陶恩培就傻眼了。


    “他娘的,杨霈和胡林翼这两个王八蛋,怎么还不来!”


    “老子都让人送了多少封信了,他们就是装死看不到!?”


    湖北境内此时有三支兵马。


    第一支就是湖广总督杨霈。


    但杨霈之前在田家镇那边被陈玉成暴打了一通之后,压根就不敢和太平军对抗。


    得知湘军大败的消息后,杨霈就更不敢和太平军作战,直接带着麾下一万多清军跑到北边几百里之外的襄阳府去了。


    反正湖广总督的职责是守卫湖南、湖北两省,又没说要特地守住哪个地方!


    但巡抚不一样,巡抚是本省最高长官,守不住省会就是个死。


    第二支兵马,是湖北按察使胡林翼。


    按理说,作为按察使应该去管法律、官纪之类的事情。


    但胡林翼身份特殊,本身就是湘军大管家。


    所以清廷也就特事特办,让胡林翼以湖北按察使的身份在湖北境内征集一支兵马,加入湘军之中继续作战。


    说起来胡林翼的运气也好。


    他的兵马刚刚组织完毕,一路抵达离九江还有几十里的地方时,九江城外的湘军就被石达开一波突袭打崩了。


    紧接着太平军就开始三度西征。


    清廷自然也就急召作为湖北按察使的胡林翼回防湖北。


    没了水师的胡林翼,只能绕陆路,慢悠悠地朝着湖北返回。


    武昌府,通山县。


    胡林翼坐在充当临时行署的县衙中,不紧不慢地展开了陶恩培的求救信。


    看完这封信之后,胡林翼幸灾乐祸地笑了。


    “这个陶恩培,怎么有脸让本官去救他?”


    出任湖北巡抚之前,陶恩培的官职是湖南按察使。


    当时曾国藩在长沙创办湘军,就是被陶恩培联合长沙城内大小官员共同排挤曾国藩,最终迫使曾国藩出走衡阳。


    就算是躲到衡阳了,陶恩培时不时还要想办法恶心一下曾国藩和湘军。


    湘军最开始打仗接连失败,也是陶恩培第一个跳出来,在长沙城内当面诘问曾国藩。


    曾国藩收复武昌,原本应该出任湖北巡抚,最后这个官职又被陶恩培抢走了。


    曾国藩和陶恩培,就是最最标准的政敌关系,有你没我这种。


    现在,陶恩培居然来和湘军后勤大管家胡林翼求救?


    笑死个人了!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快穿之配角的108种死法这个武神太极端了攀金枝我脆皮大学生?全网直呼真难杀!海上求生:女配她好运爆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