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把近三年各地兴修的水利、漕运、粮仓、官道、堤坝数量进行统计,吏部统计各地勋爵买卖的价格数量,其他各部抽调人手帮忙,然后交由尚书省综合处置。各位可有异议?”
所有人都同意,只有杨国忠一旁说道:
“我不同意,现在所有的人手都在准备万民宴,你现在横插一手,万一不能如期完成筹备,罪当如何?”
“这些人都有事要忙,其他还有大把的人手,那就只能靠杨相运筹帷幄,好不容易有大展宏图之机,这就有劳杨相了。在我回洛阳之前,麻烦诸位一定完成。”
说完,急匆匆的离开了。
李非轻装简从,只带了几名侍卫,骑快马用了一天时间抵达长安,由于事先并没有知会任何人,所以,当李非出现在刑部时,把里面正在嬉笑聊天的一众官员给吓了个半死。
“你们不必紧张,这些日子长安可有什么异动?”
“回右相,一切安好,针对长安胡人的摸排已经接近收尾,共收押可疑人员一百一十三人,这里有名录,还请右相过目。”
李非摆了摆手说道:
“这些人先放着,如果有重要发现,不管什么时候,第一时间告诉我,这段时间我就在长安。”
接着,李非没有去户部或者大理寺,而是直接去了兵部。
平叛刚刚结束,兵部里面依然是一片忙乱的景象,屈海正在给两个员外郎交待事务,看到李非进来,急忙上前施礼。
“不必了,我刚从户部出来,还是兵部有该有的气象,阵亡的将士名单统计完了吗?”李非问。
“回右相,还没有,主要云中一战伤亡人员众多,且是吃的败仗,所以需要单独列出剔除,也就慢了一些。”
“不必剔除了,既然都阵亡于平叛,一视同仁,不以胜败论英雄。我看你勤勉有加,刚好兵部侍郎之职空缺,我会向圣上举荐,你可有此意?”
屈海一听,两眼顿时放光,连忙对着李非深鞠一躬,口中说道:
“下官多谢右相提拔!”
“我听说你曾经是安禄山的麾下,跟随他征战多年,他对你有救命之恩,对吗?”
“正是,此前在安戎城与吐蕃交战时一直跟随,后来右臂受伤,就被送回了长安。”
“很好,卫国有功,前途无量,你忙去吧。”
李非心中知道屈海和那些死士的关系,如果说这些死士最早受李林甫的控制,那么李林甫死后,韦坚接手,随后韦坚又和安禄山私下勾结,安禄山就把这些死士交给了自己在长安的亲信屈海。韦坚这么做肯定也有他的目的,很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避嫌。
李非专门去见屈海说的那些话,也是为了向安禄山传递一个信息,就是自己已经注意到了他的这个曾经的副将,并且已经对屈海的背景做了一定的调查,至于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