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惊喜的意外。
一旦掌控全国的军权,在平叛结束之前,他就可以抽出时间对安禄山做出提前防范。
诏书宣告之后,安禄山颇为不满,对玄宗说道:
“陛下,万不可将军权置于李非手中,他可是叛臣之子,即便通神又能如何?毕竟他们有血亲,万一他们父子临时起意,后患无穷啊陛下。”
“朕不会让他离开长安,所有军令都由兵部发出,这有什么可担心的?”玄宗反问。
“陛下,李非从未指挥过战事,往往一个失误就有可能导致重大伤亡,臣只是有些担心。”
“那倒大可不必,他既然能通神,在朕这里便不能有失误。”
安禄山这才明白玄宗的用意,心底一阵暗喜,也就不再强辩。
很快,李非就下达了一系列的军令。
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在丰州,那就直接由丰州西进,往沙洲方向集结,同时分出三千兵马在回纥边境持续清剿突厥残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北上,对庭州施压。张守珪陈兵吐蕃边境,防止吐蕃趁虚而入,同时加强对南诏的安抚。代幽州、平卢节度使刘客奴注意契丹北奚的动向,随时回报。岭南五府经略讨击使加强蛮族归化,施以小惠安民。
原本安禄山在汾州、邢州、沧州三地已经集结的兵力分为两部,一部去云州,一部前往平州驻防,作为防范契丹北奚的第二道防线。其他各军镇军力没有军令,一律不得擅自调动,违令者斩。
政事堂议事,此后兵部和户部侍郎以上官职必须参与,每天将汇集的各项情报上奏玄宗。
一切安排完毕,剩下的就是静等李适之举旗。
很显然,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肯定逃不过李适之的注意,半个月后,前方传回消息说,李适之突然静默,停止了兵力调动。
消息传到长安,李非认为自己这一系列突然的举动最终对李适之形成了有效的震慑,于是上报玄宗,说李适之可能看形势不对延缓起兵,趁这个机会,应该一鼓作气,让王忠嗣兵出玉门关,向伊州进发,逼李适之现出原形。
玄宗点头同意。
随后王忠嗣亲率五万兵马,从沙洲北上,逐渐逼近伊州。
可就在这时,丰州北回纥边境出事了。
王忠嗣留下三千清剿边匪的兵马,在丰州北回纥边境遭遇大股突厥骑兵,人数也是三千左右,双方混战后,各自死伤过半,为防止丰州城遭遇不测,剩下的一千多人马紧急撤回丰州驻防。
李非听到这个消息后,颇为震惊,盯着兵部最新绘制的舆图看了半天,依然不得要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