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框出来一条底线,那就是对医嘱的干预,就只能仅限于本组内,组外的张明灿主任组还有洪都主任组,那就不是自己这个跟班住院总可以越界的地方。
“初来乍到,能先听话,不先反驳和解释,看来袁威宏给你立起来的规矩是相当不错的。”
“说说你对这医院的看法,还有你之前答应洪都主任成为跟班住院总的理由?”从接触中,申涛没有发现方子业是个纯粹的技术宅,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
因此,在与这样的人交流的时候,是会非常舒服的,不用太过于费心,方子业肯定也有自己的权衡方法。
方子业把双手放正,解释说:“申老师,您也知道,不管是省人医还是中南医院,我们这个阶段对临床操作的接触,仅限于缝合切皮,然后就是练功房。”
“因此一般本院的职工,在入职之后的第一年,都是跟班,然后从第二年开始任住院总的职务。”
“自然,这么看我能够来恩市中心医院这样的基层医院历练的机会,是不可多得的。”
申涛一听,便知道了方子业到底在暗示着什么,在方子业说话间就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摸着前额,一边吐雾:“看来你的潜力指数已经突破了基准线,所以邓勇教授打算让你提前毕业,提前入职啊。”
“申老师,这个我不清楚,这个基准线和潜力指数是什么意思啊?”方子业本着不懂就问的原则,闪出疑惑面容。
“没说破之前,肯定是觉得云里雾里,其实通透后,对应的就是你这个年纪,到底有多么牛掰。”
“换在科研上的潜力指数,大概就是你一年可以产出的工作量如果可以大于五十,那你就老牛逼了,一般可以提前跃一个阶级给你待遇。”
“一年五十个工作量,那可是十几分的大文章了。”
“如果一年可以有七十五个工作量,这样的效率,基本上是每个课题组里面的宝中宝,是吧,憋个两三年,甚至可以产出二十多分的高分文章出来,哪个实验室和导师不爱呢。”
“当然,听说还有更加牛掰的,可以一两天三四天就产出来一个工作量的,这样的狂魔,目前我们医学界都没出现过,可能在其他领域,比如说新闻上的曹同学,那天赋就是真的属于最顶流级别了……”
“我们不特别细致地探讨这个,还是说回临床吧。”
“其实临床能力的高低,还真不如科研这么好直接评比。毕竟科研,有文章作为第三客观的指标,有临床里的工作量作为评比容量。那临床能力和天赋呢?”
“在我们鄂省这个圈子呢,也不对,应该说在国内比较主流的圈子里,就是统计了几位超级大牛的成长曲线,作为基线。”
“比如说,肝胆外科的吴院士,他的天赋肯定是最顶级的,从起点到当代医学的最高点,满打满算,他也就是用了十年的时间。”
“如果说把从无到有,划分一千个、或者是一万个刻度的话,那么一年需要取得的成就,就分别是一千和一百个度。”
“那这个度要怎么划分呢?其他外科有其他外科的划分方法。”
“在我们骨科,这个度的划分,一般是取一个技能从无到可以外出去做示教手术为基准,作为100里面的5个度。1000里面的50个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