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文见过很多记性好的人,但是像周彦这样干一行就能在一行有大成绩的,可太少见了。
有些人也挺全能,但是各领域没有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当然了,别说是每一行都能取得跟周彦一样的成就,就是把周彦的某一项成就拎出来,也极少有人能够达成。
周彦说了《没有名字》在会话结构方面处理的比较好的地方,当然也要说一说处理不好的地方。
随后他又举了一个例子,“第三幕后段有一处,会话背景是张馒头家的儿子小馒头偷了李老拐家的半袋米被当场抓住,李老拐夫妇抓着小馒头去张家讨说法,正好被主角碰到,这一段话轮数量很少,总共只有七轮,只有李老拐跟主角。主角三轮,李老拐四轮。”
“这里显然有些不合理,李老拐在之前的戏份里面,话轮数量少,而且基本上都是插话,没有控制话轮,反倒是李老拐的媳妇话轮数量中上,往往都是控制话轮。这一段,按理说,李老拐的媳妇话轮数更多。另外,主角作为事外之人,应该对事情表现出足够的好奇,所以他的话轮数应该更多,至少要跟李老拐一样,而且还要有更多的发话。撇开这个小背景不说,在大背景下,主角也应该是发话轮更多的。”
听到这里,台下的学生们已经完全服了,不仅仅是93级的,96级的学生也都大为震撼。
他们在上戏剧课的时候,老师也会给他们进行一些文本分析,但是看起来好像还没有周彦专业。
关键是,老师上课是准备了很长时间的,而周彦只是第一次看《没有名字》这部话剧,临时发挥。
这得多深厚的文本研究功力,才能这么利害。
看到学生们呆滞的表情,周彦笑了笑,“我说完了。”
这下大家才反应过来,连忙鼓起掌来。
他们其实觉得周彦还要往后说的,因为如果按照周彦的分析角度,这个话剧有很多可以拿出来说的。
田有良率先开口道,“感谢周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思路,你们都要好好记住,后面用周导的这个方法,好好把剧本再分析分析。”
他当然清楚,剧本这么长,周彦不可能把剧本从头到尾给他们分析一遍,能够说这么多已经非常好了。
常丽也一边鼓掌一边对他们班学生说道,“你们今天非常幸运,听到如此有价值的一节课,好好记住这些,以后你们在面对新文本的时候,也能更好更快速地分析。”
她这会儿有点庆幸高锦文能够把学生们带过来了,高锦文的课哪天都能上,但是周彦的课是可遇不可求的。
周彦说的这些东西,她在导演系都没有听人说到过。
其实关于文本的分析,不管是他们中戏还是燕电,肯定都是不如燕大、燕师大的中文系。
燕大、燕师大中文系的,在研究文本方面才是真的厉害,有时候常丽也在想,是否可以跟这些学校的中文系学习学习,说不定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