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五爷学,一种疑惑越是莫名其妙的袭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那就是五爷的身世。
这些日子,脑子一闲,他就开始琢磨起五爷的身世来。
这位五爷在杨家养尊处优,时不时的还要对杨大户吆五喝六,可杨大户仍五叔五叔地奉敬着,这五爷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十几年前,北京来人见五爷的事他听说过,但五爷的身份还是个谜。
特别是五爷的一身功夫和满腹学识,让他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的震撼。
从拳脚、刀法到武德人品,从文武之道到治国之策,精深的武艺和高深的学识总能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他的灵魂,让他目瞪口呆,也强力地点化着他的心路,将他的身体极限和精神极限同时带向了峰巅。
他对五爷的疑问也加深再加深。
他曾不止一次地缠着五爷,想对五爷的身世探个究竟,却都被五爷斥了个不亦乐乎。他心里想着,这就是古书里常说的隐居山野的世外高人吧,他觉着自己这回是赚大发了,真得遇上了现实中的菩提祖师,五爷在他的心里也成了他此生最亲的人。
当然了,还有一位亲人,那就是杨大户的闺女小兰了。
都说女大十八变,刘三九刚刚进到杨家时,小兰还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晃就是四、五年过去了,几年的时间里,一个调皮的小女孩如今已出落的端庄俏丽,貌美如花。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对刘三九有些疏远和客气了起来,主动到后院来的次数也越加的少了。
近段时间里,刘三九跟院子里的石凳子较起劲来。当初,仅能举三举的石凳,现在他能大气不喘的举十举。
大清早起来,刘三九刚将石凳举过头顶,只觉身后有人走进院子,回头看时,一双大眼睛正盯着他上看下看,带着惊奇,带着疑惑。
这是在县上读书的杨大户的小儿子杨玉山放假回来了。刘三九放下石凳,高兴的叫道:“玉山!”
“驹子哥,你真厉害!”
“回来了!”
“嗯,昨晚到家太晚了,累的不行,吃点饭就睡了。”
“你放假了!”
“嗯!”
刘三九拍了拍玉山的头。“一年没回来了,这个头长这么高了!”
“哥,你可越来越壮了!”说着,杨玉山走到石凳前,弯下腰,双手抓牢了石凳,身体一较力,可石凳却纹丝未动。
刘三九没有拦阻,只是笑眯眯地站在一旁看着。
“这……”
玉山十分难为情地看着刘三九傻笑了几声,又跑到刘三九身边,摸摸刘三九的胳膊,再好奇地摸摸刘三九的大手。
“这么重的石凳子你是咋举起来的,神了啊!”
刘三九拍着玉山的胳膊道:“这要天天的练,你这小体格只埋头读书可不行,也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