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能够忍住了抛屍一次的人,是没办法的人,连续抛屍两次,至少内心要很强大。有很多杀人凶手被抓获的时候,都会发现藏屍在自家的。
不是他们不会分屍,不会抛屍,是现代人的精神世界距离杀戮和屍体太远了,以至於很多人都无法承受这种事,哪怕人是自己杀的。所以,能够在准备不充分的前提下,杀人分屍二次抛屍还不被发现的凶手,前科人员的可能性确实很大。
「可以按照地址,把附近的前科人员走访一遍,看看他们家里的情况。他分屍分的这麽细,独居的可能性很大,就算是这样,卫生间之类的地方,估计都是一塌糊涂的,下水说不定也会堵了,
还有碎骨片之类的,你不知道会溅到哪里———」马继洋马上想出一个法子来。
既然猜测凶手是在家里分屍的,那就去看看好了。
虽然说,凶手肯定是清理过了的,但现场看看,指不定就会有发现。
至於工作量什麽的,马继洋暂时没有考虑在内,案子都焦灼这麽久了,有个线索就赶紧铁脚板吧。
江远倒是不反对,跟马继洋想的差不多一一说不定呢?
说不定,被走访物件就露出马脚了;说不定,走访的警员就发现线索了;说不定,被走访人员的邻居就突然站出来说,我们这里最近有一件怪事·—
‘行,那这一条线索,就由马大队来跟进。就带您本队的人,够吗?」跟以前不一样,江远现在就是专案组的负责人和指挥,人员调派一言而决,只需要事後同步一份会议记录给余温书就行了。
马继洋思索了一下,应了下来:「小规模的查一下,应该是够了。”
马继洋的大队有30多号人,如果是大规模的排查的话肯定是不够的,大规模的走访也有点少了,而这也说明江远对这条线索并不是很看好,所以投入略少。
当然,江远也是用了问句的,所以,马继洋若是愿意承担更大责任,自然可以要求更多的人手,正所谓责任越大,能力越大—·
马继洋却是没有再提出来,走访前科犯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最起码一点,前科犯的反侦察能力都要强的多,能否走访出来,很多时候要靠刑警本身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