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并不难,朝廷也可酌情予以减免税赋,以示恩惠。”
他觉得自己比马周厚道多了,马周干脆将人家丢去那里自生自灭,自己起码还想着给减免税赋,别让安氏一族因为种不出粮食甚至被山洪威胁而饿肚子……
李承乾立志于做一个合格之帝王,对于关中各地极为关注,自然知道盩厔以南这块地域,遂点头道:“既然两位皆予以认可,那便如此决定。”
反正是这两人出的主意,将来安氏总不至于怪他这个皇帝吧?
这说来,安氏一族大逆不道,朕既往不咎已经是宽宏大量、法外开恩,知足吧……
房俊咳嗽一声,提醒李承乾还有事情并未处理完呢。
李承乾醒悟:“安元寿乃太宗皇帝册封右骁卫大将军,如今阖族内迁,自然不能继续留任,当择选一人前往继任,诸位爱卿可有合适之人选?”
无论如何,安元寿都无可能继续担任十六卫大将军,但继任之人选也不好选择,右骁卫一直在安元寿掌控之下,由当初追随其进攻关中就可看出上上下下皆其族人、心腹,想要重新使得这支军队彻底忠于君王,必然困难重重,殊为不易。
刘洎看向李勣、房俊,这件事他虽然很想插手,但也知道这二位绝无可能让他有插手之余地。
但是一支十六卫大军,这两人想必都想掌控手中吧?
或许会因此内斗一番……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房俊率先开口:“英公认为谁人合适?”
这是主动退让了。
李勣想了想,道:“越国公可有合适之人选?不妨说说。”
居然没有乘机拿下,反而有谦有让?
不过在场诸人还是敏锐抓捕到其中一点,李勣对房俊之称呼为“越国公”,而不是“太尉”……
房俊略一沉吟,道:“琅琊郡公如何?”
李勣随即颔首:“正合我意!”
李承乾便笑起来:“二位皆乃军中柱石,既然想法一样,可见琅琊郡公的确是最为合适之人选。既如此,那就让兵部签署调令吧,朕圣旨册封、明示天>> --